蒜蓉辣椒酱|杨德振:吃出名堂

蒜蓉辣椒酱|杨德振:吃出名堂

文章图片

蒜蓉辣椒酱|杨德振:吃出名堂


笔者在《广州日报》上发表的《佳肴哲思》一文中 , 谈到任何一款美味佳肴的食品、珍馐均出自制作者、烹饪者的心情和性格 , 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熟人和朋友的认可和热议;我在朋友圈推出该文后 , 很多人还纷纷问我:“烹饪的人要专心、精心 , 才能做出好吃的东西;那么吃东西的人 , 是否也应该‘有讲究’?!有说法?!再好的美味佳肴 , 如果一个人心情不佳、情绪躁动、囫囵吞枣 , 同样是一种糟贱食物的表现 。 ”我说:“当然有‘讲究’、有‘说法’ , 佳肴制作者的匠心如果不能转化成我们品味者的开心或舒心 , 那就是我们吃相的狼狈、味蕾的麻木、视角的浑浊、嗅觉的失灵;烹饪者做出了名堂 , 而食客却吃不出名堂 , 狼吞虎咽 , 近乎暴殄天物 , 太可惜了!”
我之所以这样回应朋友们的提问 , 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了许多食不知味、糟蹋食物的人 。 虽说现时在中国温饱问题解决了 , 许多人在“吃”上面不愁了 , 但真正要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名堂还 差很远 。
有的人吃东西虽然以填饱肚子为目的 , 不讲究食物的品相、精细、咸淡、营养 , 也不注重就餐环境和个人的心情 , 碰到食物 , 狼吞虎咽 , 填饱肚子 , 这无可指责 , 这只是一个人正常的生存需求和取食方式;但是如果要上升到与烹饪者制作食物的匠心付出相匹配的高度上来讲 , 我们这种“吃法” , 就枉负了烹饪制作者的一片心意 , 吃得有些随意和“窝囊”了 。
即使在家庭中 , 假如妻子忙了几个小时精心做了几道平常的家常菜 , 你如果毫无表情地大吞大嚼 , 甚至眉头紧锁、心不在焉 , 同样也会让忙碌和辛苦半天的妻子心里难受;吃饭本是一件开心的事 , 你把吃东西漫不经心或可吃可不吃的中性或不良情绪带到吃相上 , 其实就是把沮丧或厌弃情绪无形中传递给了家人和妻子 , 不仅让家庭就餐的氛围顿时就会变得凝重起来 , 同时还打击了妻子烹饪的积极性 , 谁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精烹细调给你做好吃的呢?!还有一些人 , 自己吃不出名堂 , 白白浪费了很多食物 , 还见不得别人轻嚼慢咽、沉浸在美味中的那种怡然自得的样子 , 嘲讽揶揄 , 这就更要不得了 。

所以 , 吃要吃出名堂才好;所谓“吃出名堂”?就是不仅要吃出一箪食、一瓢饮来之不易的感恩境界来 , 还要吃出健康、文雅、卫生、和顺的情怀和习惯来 , 还要吃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向好、向美的情绪和兴趣来 , 这就是“吃出名堂”的内涵和做法 。
在这方面 ,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吃出了名堂”的“楷模”;大家知道 , 苏轼在事业上屡屡遭受挫折和打压 , 反复被贬 , 人生蹉跎 。 刚到我老家黄州时 , 他用“吃”纾解心中的苦楚 , 写了一首诗 , 其中有一句:“长江绕郭知鱼美 , 好竹连山觉笋香”;很普通的竹笋、长江鱼 , 一个“美”、一个“香” , 美感与口感顿时让人口舌生津、眼睛放光;这就是他吃出了“名堂”的表现 , 平常的食物被他吃出了诗情画意 , 多么美妙!人生失意时的种种苦逼也被他巧妙地化解了 。
被贬惠州时 , 他又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 , 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这次吃的虽然不是食物 , 换成了水果 , 但同样表达的是 , 他吃的乐趣与境界 , 他把各种苦难与遭遇转化成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豁达乐观;在苏轼的一生中 , 他一共写出了三十八首关于“吃出名堂”的诗词 , 可以这么说 , 他不仅是旷世千年的诗词大家 , 也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吃货”——一个真正“吃出名堂”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