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立德|太原丸子汤的百年故事

孩子们一开学 , 日子也就一切如常了 。 回到正常轨道 , 一日三餐又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 , 尤其是早餐 。 休息的时候 , 作息乱套 , 一开工总是晚起 , 开始怀念街头的早餐摊点 , 偏偏正月未尽 , 很多早餐店还未开工 。 说到街头的早点 , 太原街头大体有三大品种:豆腐脑、丸子汤、打卤面 , 其中打卤面的地位近年来大有被方便面取代的趋势 , 倒是豆腐脑和丸子汤一直牢牢地保持着自己的地位 。 这两样中 , 豆腐脑全国都有 , 在太原体现不出它的独特性来 , 倒是丸子汤成了太原早餐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品种 , 就好像北京的豆汁 , 天津的煎饼果子 , 河南人的胡辣汤 , 武汉的热干面……
寒风冷飕飕的清晨 , 要一碗冒着白汽的丸子汤 , 撒上青葱和翠绿的香菜叶子 , 奶白色的浓汤上飘着一层焦黄的肉丸子 , 香气直扑鼻孔 , 轻轻吹散冒着的热气 , 顺着碗边先滋溜一口汤 , 暖暖胃 。 吃啥都不能缺醋的老醯儿 , 赶紧拎着醋壶壶在丸子汤上转上它一两圈 , 更何况以宁化府老陈醋自豪的太原人更是不能缺了醋 。 倒上醋 , 再撒点胡椒粉 , 搅一搅 , 赶紧再呷一口汤 , 满足的神情立刻就浮现在了脸上 。 “老板 , 有烙饼没 , 来上半斤 。 ”再把店家腌的茴子白咸菜夹上一小碟 , 这就是老太原人丸子汤早餐的标配版 。
如果告诉您 , 丸子汤百年前在太原城里不是早点而是宵夜 , 就算是如今已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鲜有了解其中原委的 。
【靳立德|太原丸子汤的百年故事】年近80的王长信对太原丸子汤的来历和发展十分了解 , 他是亲历者 , 也是参与者 。
“我是在太原出生的 , 但是我老家是河南沁阳县 , 我父亲那一代就已经来到太原了 , 太原的丸子汤就跟我父亲那一代逃荒来的人有关系 。 ”曾任山西省烹饪协会第一届秘书长 , 第一批下海开饭店的王长信仔仔细细讲述了太原丸子汤的故事 。
“民国时期的太原城跟如今没法比 , 当时太原城的最南边大概是现在迎泽大街的位置 , 最北边到北大街 , 东起建设路 , 西到新建路 。 在太原城里卖丸子汤的最早是由河南逃荒来的怀庆府人做起来的 , 怀庆府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 , 我家就是从怀庆府逃荒过来的 , 当时很多人从沁阳逃荒到太原后 , 靠着做点小买卖来生活 , 卖丸子汤就是其中之一 。 做买卖自然就要找人多的地方 , 当时热闹的地方就是柳巷、钟楼街、海子边一带 , 逃荒来的沁阳人就扎堆在这一块做起了小买卖 。 沁阳市当地有一种传统小吃就是牛肉丸子 , 于是 , 好几家沁阳人就在太原卖起了丸子汤 。 ”丸子汤的历史在王长信的回忆中缓缓展开 。 “柳北口有一家我们叫老毕师 , 靴巷口有一家 , 我们叫人家秃头老田 , 大名已经不知道了 , 而且这些人都已经作古了 , 还有一家就是我师父靳立德 , 在开化寺后街卖丸子汤 。 那会儿卖的丸子汤都是牛肉丸子 , 所谓的太原丸子汤其实就是牛肉丸子汤 。 ”
民国时期 , 太原的戏园子、剧院等娱乐场所主要集中在柳巷、钟楼街一带 , 卖丸子汤的摊点就是为这些看完戏、打完麻将的夜归人服务的 。
夜深之时 , 卖丸子汤的小摊便出街了 。 “到了晚上 , 卖丸子汤的点着电石灯 , 用一个架子把两口锅撑起来 , 一口锅里熬着鸡汤 , 另一口锅用来煮丸子 , 每天晚上要卖到十二点多 , 甚至凌晨一两点 , 等到戏园子都散了 , 打麻将的也都回家了 , 丸子摊才收 , 早晨是不卖丸子汤的 。 那时候的丸子汤真的是精工细作 , 熬鸡汤的锅上有一个铁架子 , 上面就夹着整鸡 , 不停地熬着鸡汤 , 另一口锅就是煮丸子的 。 主食就是烧饼 , 泡在丸子汤里吃 。 ”王长信说 , 那时他父亲在泰山庙摆摊 , 每天他和他二哥都会去帮忙 , 晚上回来时 , 街头的丸子汤摊点已经支起来 , 香气飘散着 , 十分诱人 。 “那时候 , 大人们摆摊顾不上给我们做饭 , 有时候会给个五百一千的让自己买着吃 , 那会儿没解放 , 五百一千也就相当于后来的五分一角 。 慢慢地我也就把当时太原街头卖的小吃吃遍了 , 毕竟太原城那会儿也没多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