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有的人把香菜当成命 有的人吃一口香菜就要了命

玛莎拉|有的人把香菜当成命 有的人吃一口香菜就要了命
文章图片

玛莎拉|有的人把香菜当成命 有的人吃一口香菜就要了命
文章图片

◎阿信
敲黑板
1.爱不爱吃香菜 , 可能与基因有关
2.对香菜的喜恶 , 是我们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 , 并不仅仅由这一种基因决定
前几天 , 某快餐品牌推出的新品——香菜新地 , 瞬间开启了网友们关于“吃不吃香菜”的网络大战 。 2月24日 , “今天是世界讨厌香菜日”挤进了热搜 。
爱不爱吃香菜是个古老的争论
早在2007年 , 不爱吃香菜的人们就聚集在豆瓣 , 建立起了“香菜去死去死团”;而香菜拥趸们也不甘示弱 , 立马建立起“就爱吃香菜”小组 , 质疑:“真搞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些人讨厌香菜 。 ”
当有人恨不得“把全世界的香菜踩烂”时 , 一定有人跟评:“碎香菜更香 。 ”如果有人想要“把全世界的香菜烧掉” , 那么总会有老饕严肃指出:“香菜烧鱼最好吃 。 ”
围绕香菜的大战不仅发生在中国 , 自从6年前 , 2月24日被确立为“世界讨厌香菜日” , 这一天就成为全世界讨厌香菜人一年一度的狂欢日 。
在菜肴中添一把调味的香菜 , 有的人视之为锦上添花 ,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不啻为一次卑鄙的偷袭 。
爱不爱吃香菜 , 可能与基因有关
经过这么多年的科普 , 相信不少读者小伙伴都已经知道:爱不爱吃香菜 , 可能与基因有关 。
在香菜叶子中 , 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有40多种化合物 , 其中 , 醛类物质是香菜强烈气味的主要来源 。 而肥皂和臭虫释放的气体中 , 都含有醛类化合物 。
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 我们11号染色体上的受体“OR6A2”是否发生变异 , 有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香菜的好恶 。
这段基因和我们的嗅觉感受器有关 , 它对醛类化合物很敏感 , 所以携带这个基因或者这个基因没有突变的人 , 就会很容易把香菜闻成臭虫和肥皂的味道 , 同时 , 他们也可能无法闻到其他人觉得好闻的芳香物质 。
不过 , 对香菜的喜恶 , 是我们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 , 并不仅仅由这一种基因决定 , 我们的苦味受体还有其他基因同样影响着我们对香菜的感知 。 所以 , 也有不少人老了之后慢慢可以接受香菜的气味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 , 我们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功能也会退化 。
除此以外 , 多项研究也表明 , 人类对香菜的感觉也会取决于各地的饮食文化 。
有调查显示 , 有21%的东亚人、17%的高加索人和14%的非洲人后裔表示不喜欢香菜 , 然而在广泛使用香菜调味的地区 , 只有7%的南亚人、4%的西班牙裔和3%的中东受试者表示不喜欢香菜的味道 。
甚至 , 还有人吃多了香菜后 , 逐渐“真香”的 。
比如老饕汪曾祺 , 就写过自己和香菜的故事:他向身边人夸下海口 , 说自己什么都吃 , 有一次自家中药铺掌柜请他吃面 , 故意上了一大碗凉拌香菜 。 汪曾祺说“我原来不吃芫荽 , 以为有臭虫味” , 但这次一咬牙吃了 , 神奇的是 , “我就吃芫荽了 。 此来北地 , 每吃涮羊肉 , 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 。
香菜在西汉时就沿着丝绸之路传进了中国
汪曾祺笔下的芫荽 , 就是香菜的中文大名 。
芫荽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 , 在西汉时就沿着丝绸之路传进了中国 , 可以说 , 这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的植物 。
它的英文名“Coriander” , 源自希腊语“Koris” , 意为“臭虫” , 形容的是它茎叶的味道 。 和古希腊人想法一致的 , 还有河北唐山人 , 在当地的冀鲁官话里 , 芫荽就被叫做“臭菜” 。 不过 , 在中国 , 大多数时候 , 芫荽还是香香的 。 据考证 , 芫荽最早被称为“胡荽” , 这个名字音译自古波斯语gosniz , “荽”对应的就是sniz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