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1860 沈灶河豚宴美食节揭幕
2022/03/04 星期三 南京
七点半起来 , 八点半胖子过来和我一起吃早餐 。 酒店中餐总厨吴师傅是朋友 , 给我们做了一碗红汤面 , 辣椒炒海参的浇头 。
【沈灶|#开始记日记#1860 沈灶河豚宴美食节揭幕】
文章图片
浇头 。
文章图片
有海参还有肉丝 。
文章图片
还有一碗清水煮野菜 。 菊花脑清香 , 微苦 , 清火 。
文章图片
吃完早饭去做核酸 。 这段时间核酸做的比较频繁 。 广州回北京做了一次 , 回北京又来一次 , 来南京做一次 , 为了回北京再做一次 , 回到北京还要做一次 。 28日到5日六天里 , 做了六次 , 平均一天一次 。 这样做对疫情防控也许有作用 , 但不明白作用有多大 。
这一天农历二月初二 , 俗称“龙抬头” 。 旧俗正月里不能剃头 , 不然会死舅舅 。 我不信这个 , 我也没舅舅 , 不到十五就理发了 , 而且理了个光头 , 很爽 。 胖子拉着我去理发 , 没头发可理 , 刮了面 。 我喜欢这个 , 剃刀从脑门、脸颊、眼睑、鼻梁滑过的感觉很舒服 , 然后再用滚烫的毛巾捂捂擦擦 , 真是舒服 。 这种服务项目北京已经很少见到了 , 南京有好几家 , 刮脸修面成为我来南京的保留节目 , 只要有时间一定要躺下来舒服一会儿的 。
午餐还是在“沈灶河豚宴” 。 吃饭的人比昨晚多了很多 , 不熟 , 也不知说什么 。 张恒来了 , 易隆来了 , 我和他们熟悉 , 于是不再紧张了 。
午餐吃了一个河豚腌笃鲜 , 里面的春笋很好吃 。 席间聊天 , 资深媒体人刘老师说吃了那么多次河豚 , 怎么也没找到所谓“长江第一鲜”的感觉 , 觉得河豚也就那么回事 , 比不上东星斑、苏眉、红玫瑰这些海鱼好吃 , 就是长江里的一些鱼也比河豚好吃 。 对此我深有同感 。 如果不听那么多故事 , 没有拼死吃河豚的那份战战兢兢 , 细细品下来 , 河豚在鱼类食材中只能算作一般 , 做出花样来也只是花样好吃 , 河豚还是一般 。 现在长江禁捕 , 野生江鱼吃不到了 , 养殖的河豚有了推广的机会 。 因为是养殖 , 只在淡水里生长 , 成品河豚的味道和江里的河豚不一样了 。 听水产专家说 , 河豚平时在海里生活 , 产卵时逆流而上进入长江 , 入淡脱咸 , 到了扬中地区咸淡比例合适了 , 河豚鱼的滋味就好吃了 。 过去吃的河豚、拼死吃河豚的那种河豚鱼说的是这种 , 现在养殖的河豚鱼没有脱咸入淡的过程 , 也就没有了那种滋味 。 刀鱼、鲥鱼也是这样 , 都是由海入江后 , 美味慢慢形成的 。
文章图片
午饭后沈灶河豚宴第一届美食文化节暨“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
文章图片
随后的座谈会上 , 沈加华先生介绍了沈灶河豚宴的历史和愿景 , 我在发言中说做好河豚宴一定要着眼于未来 , 故事可以讲 , 但不要讲太多 。 情怀是鼓励自己的 , 产品是面向消费者的 。 消费者只为产品买单 , 不会为情怀买单 。 今河豚已不是彼河豚 , 在食材极大丰富的今天 , 如何做出消费者喜欢的河豚菜式是沈灶河豚宴生存发展的关键 。
推荐阅读
- 佛跳墙|#开始记日记#1861 回家吃寂川新菜 来盅佛跳墙补补
- 疫情|#开始记日记#1865 继续录节目 猪大肠好吃
- 餐桌上|春天来了,又有人开始吃绿化带了
- 口感|#开始记日记#1864 你一定要去一次里安
- 餐厅|#开始记日记#1855 中午吃炳胜,晚饭不吃了
- 样子|#开始记日记#1854 江南渔哥一餐顶两顿
- 广州|#开始记日记#1856 吃了六个刀鱼馄饨
- 文章|#开始记日记#1852 参加《粤菜好师傅》第二季录制
- 厦门|#开始记日记#1847 吃碗沙茶面回家
- 喝酒|就连总统都“贪杯”的法国人开始反思“酒精社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