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0糖,0脂,0卡” 食品营养标签你能看懂吗?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能量,240kj;碳水化合物,8.7g……如今,食品包装上的一系列数字,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据报道,国家卫健委正组织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行修订,新标准有望增加预包装食品对糖和饱和脂肪的强制性标识要求。
文章插图
现状
概念满天飞 “标营养”未必真营养
“0糖,0脂,0卡。”
“富含膳食纤维。”
“满足每天维生素需求。”……
货架上一排排饮料,让陈女士既熟悉又陌生,不知从何时开始,“营养概念”超越了口味,成了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噱头。
从0糖、0蔗糖,到纤维素、维生素添加,“感觉每年都有新概念”。只不过名头越多,消费者越糊涂。最近流行的“植物奶”,就让陈女士摸不到头脑,“种类挺多,到底是比牛奶更健康,还是更容易吸收?问超市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修订的消息,陈女士有所耳闻,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具体意义,“大概就是数值越小越健康吧”。
事实上,我国现行食品标签中,已强制标识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以及能量数值。然而在受访的消费者中,几乎没有人能说清,这些营养成分的具体意义。
各项数值背后,则是食品企业的“暗战”,为了凸显商品的独特性,成分数值已不是“主战场”,如今的食品包装上,“0糖”等营养标识,甚至比商品名称还大,标得更明显。
然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0糖、低糖,把这些标出来,商家就是想让你觉得它的产品有健康功能,算是打擦边球吧。”纵使如此,因商品标识上的营养信息“入坑”的消费者仍然不少。一位挑选饮料的消费者坦言,不仅仅是传统广告,很多网络平台上都有对食品营养概念的宣传,“前两年的椰子水,这一年的燕麦饮品就特别火,我买过很多次。”
然而“标营养”就真营养么?事实并非如此,采访人员在超市里发现了一款儿童水饺,售货员一直在宣传“低盐”,但含量表显示,这款儿童水饺每100克的含钠量比同品牌普通水饺还要多200毫克。另外,同品牌还有一款儿童馄饨,含钠量竟然是普通水饺的4倍。
乱象
商家巧布局 消费者踩坑
饮料、甜食、油炸食品,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使小孟深受体重问题困扰。每次想要戒掉这些食物饮品,都坚持不了太久。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孟发现此前难以接受的无糖可乐竟然变得“顺嘴”了起来,在那之后,他便开始四处寻找“代替食品”,但过程中也踩了不少坑。
有一次,他在超市里发现一款“0脂”乳酸菌饮料正在搞促销,就买了一盒。原本以为自己买到了“健康食品”,之后才反应过来,“0脂”只意味着不含脂肪,却不代表低糖低热量。小孟一看配料表和成分表才发现,这款饮料的糖含量一点都不少,而这时一盒饮料已经被他喝得不剩几瓶。
还有一段时间,小孟曾尝试“非油炸”的薯片。一开始,他下意识地以为非油炸的意思就是完全不含油,而且已经把食物的“不健康因素”降到了最低。后来看了科普文章才知道,非油炸食物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油,而且和普通油炸食物相比,虽然脂肪含量普遍会低一些,但是钠含量和总能量甚至还有可能更高。
在吃了几次亏之后,小孟也养成了买东西前先看成分表的习惯。但有些时候,一些产品的成分含量也会让他感到疑惑。比如自己经常喝的可乐,能量为什么比牛奶还低呢?为什么会把可乐称作垃圾食品?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盒装|牛奶为什么盒装的会更贵?辨别清楚这“3不同”,再买就会挑了
- 泰恩·米霍安|59岁的披萨外卖“小哥”潜水送披萨,最喜欢看到顾客惊讶的表情
- 消费者|“网红”蛋糕放心吃!深圳发布2020年10款蛋糕产品检测报告
- 元旦|菜做完了却不吃?新年第一天,这几桌饭等一群“闪电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