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旺季,凉透了的小龙虾还能翻身吗?( 二 )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想着2020年能触底反弹 , 结果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 , 让本来就只做几个月生意的小龙虾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 跌入更深的谷底 , 大批小龙虾线下门店命悬一线 。 但疫情也催火了小龙虾的电商消费 , 直播带货小龙虾的销量创下了新高 。
到了2021年 , 小龙虾市场持续低迷 , 季节性品类基因更加凸显 。 成都豪虾传的创始人蒋毅告诉观察君 , 去年真正可以盈利的时间只有4~7月这四个月时间 , 对于绝大多数龙虾店来说 , 只做龙虾难以为继 。
而电商化的龙虾食品 , 销量也在萎缩 。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小龙虾产业行情分析》显示 , 小龙虾的网红直播带货销量由2020年的6000万元 , 降低至2021年的1000万元 , 出现断崖式下跌 。
1.产值降低 , 热度回归

图片来源:小龙虾百度指数
从上图百度搜索指数能明显看到 , 2017-2018年是小龙虾热度的高潮期 , 2019之后持续下降 , 甚至低于2015年小龙虾“成名”之前的时候 。
最近两年小龙虾品类的创业热情也被打入冰窟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自疫情以来 , 小龙虾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大幅减少 , 2021年的注册量为2202家 , 仅为2018年新注册量的三分之一 。
与此同时 , 小龙虾相关企业的吊注销量却高居不下 , 到了2021年 , 吊注销量达到了1193家 , 占到了新注册量的一半 。

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也明显缩水 , 尤其是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 。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约为3448.46亿元(2019年已达4110亿元) , 同比下降15.07%(统计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

其中 , 小龙虾养殖业产值约为748.38亿元 , 同比增加11.35%;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为480.08亿元 , 同比增长9.11%;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 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为2220亿元 , 同比下降25% 。

由以上数据可见 , 在小龙虾的产业结构中 , 以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一直最多 , 从2017-2020年中国小龙虾“三产”的规模变化中 , 明显能看出 ,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一直持续增长 , 只有餐饮业产值出现了下降势头 。
2.资本冷静 , 融资减少
小龙虾品类热度下降的另一个表现 , 就是资本也变得冷静 。 观察君仔细梳理发现 , 2020年至今 , 小龙虾领域只发生过三起融资事件 。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3月上旬 , 餐饮供应链服务商信良记获得C轮投资 , 金额未披露 , 投资方为峰瑞资本 。
另外两次都是湖南文和友小龙虾有限公司 , 2021年8月完成B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华平投资、碧桂园创投等 。 2020年2月完成A轮融资 , 投资方为加华资本 。
的确 , 自2016年至今 , 信良记凭借“小龙虾”这一爆款产品创造了不少佳绩:2020年全年营收超1.1亿元 , 被称为“小龙虾第一品牌”;与罗永浩直播间的合作 , 更是让其一度“火”遍全网 。 但随着小龙虾热度降温 , 信良记也意识到 , 无法单纯再靠“小龙虾”独步天下了 , 开始大力攻克预制菜领域 。
2021年11月 , 信良记的一次新品推荐会上 , 推出了香辣对虾、香辣蟹、冷食兔头、冷食扇贝肉、夫妻肺片等多款新品 。 据信良记官方说法 , 小龙虾是其经典的预制菜品 , 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小龙虾+预制菜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

图片来源:信良记官方公众号
而文和友之所以连续获投 , 跟小龙虾关系也并不大 , 更多是跟文和友集团开创的“美食+文化”的“文和友模式”有关 。 该模式的特点是挖掘地方美食文化 , 并结合潮流文化 , 打造独特的强体验场景 。 而IDG资本投资它也正是看中了文和友这种商业逻辑的创新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