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教授|“讲席教授”渐进“成熟期”?( 二 )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傅其林表示,与理工科相比,文科学者更注重个体性创造与长期研究的积淀,一般来说成才较晚 。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还不能完全符合文科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 。“此次我校实行的讲席教授制度,其实就是试图弥补文科人才评价缺失的一环 。这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引进模式,更是对文科人才及其贡献评价标准的探索 。”
他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不少文科人才在60岁之后才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如果按照原有制度安排,普通教授在60岁时就要退休,而讲席教授却可以将其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学者的科研价值 。
在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门负责人刘剑英看来,近年来兴起的讲席教授制度,其实质更像是高校针对特殊人才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 。
“举个例子,某高校的一位三级教授可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但受制于‘三级’评‘二级’的各种程序和限制,短时间内难以成为二级教授 。而一旦其成为其他高校的讲席教授,则有可能避开所有的制度限制,直接获得应有的待遇 。”刘剑英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顶尖人力资源的更合理配置 。
回到四川大学的话题,刘剑英告诉采访人员,无论是招聘规模还是人才档次上,川大此举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虽然讲席教授制度本身具有一定政策优势,但能够同时招揽7位顶尖学者,除了川大本身的魄力外,也说明在人才储备、相关制度建设乃至于观念层面,国内高教领域具备一定条件 。甚至可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讲席教授制度开始慢慢趋于成熟 。”
需要深思的长远问题
虽然对于川大聘请讲席教授持支持态度,但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对于这些顶尖学者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陈洪捷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担心 。
“从短期看,顶尖学者的加盟自然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相关学科的实力,但从长远看,这些顶尖学者如何与原有团队进行磨合,如何从整体上带动特定学科的发展,这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陈洪捷说 。
据傅其林介绍,根据四川大学的相关规定,讲席教授入选者需要带领本学科方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并建设一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同时,他们还需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
对于陈洪捷的担心,傅其林表示,在遴选文科讲席教授时,他们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入选者的学科基础与研究专长 。“一方面入选者积极参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推动一流文科的发展,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的贡献;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提供各种机遇,为他们搭建研究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参与人才培养等提供条件与发展基础 。”他说,至少从目前来看,新入职的文科讲席教授积极性很高,对校内相关事务的参与度也很深 。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高校人才竞争中的确存在盲目引才、形式化等问题 。对此,四川大学人事处处长胡兵表示,从该校招聘讲席教授的实践经验来看,要想真正实现人尽其用,学校固然要拿出真金白银,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能够识别出真正缺乏的人才,突破现有人才评价的盲点 。
此外,在他看来,高校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设置各种制度,对学者是否“尽职”进行监控,而是在信任学者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认真施展才华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条件 。“我们要相信绝大部分学者是能够专心投身于学校的学科发展中的 。在此前提下,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解决 。但是,我们首先不能带着某种偏见乃至防范的心态对待学者,而是应该认真地思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