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400元的星巴克自助,我吃到火冒三丈( 三 )



星巴克成为氛围组的发源地 , 就是因为它大名鼎鼎的企业理念——第三空间 。 除了家和工作的场所 , 星巴克致力于成为人们在外选择的聚集地——一个轻松愉快的独立社交场所 。

在中国发展的这么多年 , 比起使人放松的社交场所 , 星巴克成为了一个有“门槛”的精英人士聚集场所 。

即使在现在 , 你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一个问题:第一次去星巴克 , 如何装成很熟练的样子?


罗永浩遇上星巴克也只能崩溃 。

大家都会纷纷给出各种“建议” , 提前学习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等咖啡的不同 , 然后在点单时主动提出额外要求 , 比如说把普通牛奶换成脱脂奶;不能说“大中小杯” , 要说中杯、大杯和超大杯 , 当然最好是说Tall、Grande、Venti……能够用纯英文交流?那你被“允许”随时玩转星巴克 。

即使你真的是星巴克常客 , 如果点单时要了中杯 , 也有大概率会被工作人员“温馨提醒”:你确定吗?中杯是我们的最小杯型 。

普通人第一次喝星巴克 , 无疑是一次“披荆斩棘”的体验 。 尴尬、不自在、无知、迷惑……很难想象 , 这些负面情绪居然是消费者需要自己消化克服的“心理障碍” 。


咖啡菜单的学问 , 也不只价格这么简单 。/ unsplash

更多时候 , 在无意识间消费者甚至需要遭受“歧视” 。 网友@树之虎 分享了一次他与星巴克的不愉快经历 。 他每次去星巴克消费 , 都会提前在淘宝上买好优惠券 。 有一次用券的时候 , 收银员对他说以后不要用这种券了 , 尽量扫码直接买 。

他直接反问对方 , 淘宝券便宜十几块钱你知道吗?店员的回答是“星巴克是高级咖啡 , 要有配得上高级咖啡的价格才可以” 。

咖啡行业巨头星巴克自带的优越感 , 并不仅仅影响它自身这么简单 。 即使近年来平价咖啡、浓缩咖啡格外活跃 , 但国内咖啡主流的售价依然在二三十元/杯 。 为什么是这个价格?


随时随地 , 用咖啡“干杯” 。/ unsplash

上海作为全国拥有最多咖啡店的咖啡之城 , 在价格制定方面有着行业公认的潜规则——参考星巴克的价格 。 当星巴克锚定这个价格区间后 , 不管是什么品牌 , 都处于这个价格带 。

而在选址和租金议价方面 , 因为有强品牌力的加持 , 星巴克往往享有较强的房租议价权 ,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 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例 , 门店租金比一般咖啡厅低15%左右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星巴克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 也许有部分是因为这种“大石砸死蟹”的操作极大压缩了其他咖啡企业的生存空间 。


根据华尔街日报及斯密街商务咨询的调查 , 中国星巴克售卖的大杯拿铁定价32元人民币 , 其中利润占比高达17.7% , 处于同行业的高水平 。/ 央视新闻截图

不是所有咖啡都叫星巴克 , 但星巴克的咖啡 , 早已脱离了咖啡本身 , 成为了“人上人”的优越感容器 。


揭下咖啡文化最后的遮羞布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曾在消费行业圣经《第四消费时代》提出消费意识的四个阶段:从性价比消费 , 到大众消费崛起 , 而后物质追求 , 再到个人理性意识复苏 。

在代表个人理性意识复苏的第四消费时代 , 通常伴随着新品牌的井喷 , 与之对应的则是经济增长的全面放缓 。 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发现 , “不求最好 , 但求最贵”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

咖啡在更多意义上 , 已然成为工业时代的兴奋剂 。 比起它的品鉴性 , 年轻人更青睐它的功能性质——醒脑提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