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牛油果到松茸,城市中产到底什么时候才肯认穷
从牛油果到松茸 , 城市中产到底什么时候才肯认穷
黎广
2021-08-25 18:22:34
来源: 时代周报
中产为故事付费8月是云南传统的松茸季 , 除了起个大早上山搜刮“头茬”松茸的采菌人 , 远道而来尝鲜的城市中产们同样兴奋不已 。
【故事|从牛油果到松茸,城市中产到底什么时候才肯认穷】8月10日 , 云南昆明 , 一朵900克的巨大松茸在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 被标价8600元 , 少一分不卖;8月16日 , 香格里拉两朵松茸 , “一王一后”以25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
文章图片
每年松茸王上市 , 总能引发轰动
直到8月逐渐进入尾声 , 城市中产们心满意足离开云南后 , 当地人才懒洋洋起身 , 开始品尝这道美味 。 一位当地的美食家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懂的人 , 其实很少吃第一波菌子 。 “
随着城市中产们离去 , 松茸的价格也逐渐回落到400元左右/公斤附近 。 在美食家看来 , 这才是云南各种野生菌的正常价格——但即便是400元 , 也有399.9元都花在“松茸”这个名字上 。
在日本中产阶级到来前 , 松茸在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名叫“臭鸡枞” , 它生长在云川藏广袤的深山老林中 , 无人问津 。 若想吃 , 迈开腿往山里走走 , 任君采撷 。 还能以村头供销社的玻璃瓶汽水为交换 , 让同村小伙为你扛回两大箩筐 。
自日本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寻找松茸后 , 这种菌子的外衣逐渐华丽 , 甚至演化成当代城市中产将其视为个人“增值”的高端食材 。 短短数十年 , 默默无闻的山中野菌 , 通过中间商的不断叙事 , 把产地信息转化成商品价值 , 最后由中产为整个故事付费 。
与其说天价松茸是产地城市的繁荣故事 , 到不如说是城市中产已经成了花钱买故事的人 , 至于商品本身意味着什么 , 已经没那么重要 。
爱听故事的中产
在事物上赋予感情色彩 , 日本文化将这一点发展到极致 , 日货也曾风靡一时 。
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出版物《枕草子》、《紫式部日记》中 , 松茸被描绘成地位很高的食物 , 甚至传说有些日本人把干松茸装在袋子里 , 闻一闻便是享受 。 但在中国流传的故事 , 松茸和美味关系不大 。 在中国的故事里 , 日本人认为松茸可以抵抗核辐射——因为相传在日本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地区 , 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松茸 。
事实如何难以考证 , 但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马煜曦在香格里拉做的田野调查 , 中国松茸的命运 , 的确是被日本人改变的 。
2018年 , 马煜曦在香格里拉遇见了70岁的藏族人陈叔 , 陈叔是香格里拉最早做松茸的生意人之一 。
根据陈叔回忆 ,3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 , 一个日本人在出现在他面前 , 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来的日本人姓福田 , 为东京会社采购松茸 。 那个晚上 , 云南外贸商人请福田吃饭 , 而前来蹭饭的陈叔也与这位日本采购商发生了交集 。
福田拿出一张照片 , 问陈叔香格里拉有没有“松茸”?陈叔一看 , 发现“松茸”就是满山遍野没人要的“臭鸡枞” 。 于是 , 陈叔开始帮福田代理松茸 。 在1989年 , 每公斤松茸已经能赚到50元 。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1999》 , 1989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35元/年 。 陈叔一天即可赚到那时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们一年的收入 。 且当时松茸漫山遍野都是 , 这笔钱挣得并不辛苦 。
推荐阅读
- 带鱼|红烧带鱼
- 蚕蛹|从“农村包围城市”,火爆集美的东北烤串,终于进入厦门岛内了
- 叫花鸡|?从岛外火到岛内,这家串道小酒馆一周打卡三次都不嫌多。
- 面团|自从学会巨无霸汉堡胚,家里就我掌勺了
- 掌勺|自从学会蒜蓉炒花甲,家里就我掌勺了
- 牛油|上桌前不被看好的葱油饼(牛油版),吃完却逆风翻盘
- 春寿眉|从芽头、叶片到茶梗,教你分辨白牡丹饼与春寿眉饼,很全很详细
- 牛腩|没想到牛肉汤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中国历史果然离不开吃货
- 半份菜|从善如流养成“光盘”好习惯
- 肯德基|自从学会这个做法 我再也没去过肯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