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太二酸菜鱼,“营销”比做鱼用心( 二 )
这类人群有着共同的典型特征:圈层文化、精神消费、标签化、注重品质和数据、偏好兴趣社群以及颜值主义 。
无论是太二酸菜鱼的核心IP形象 , 还是它的门店装修 , 均采用了统一的黑白日漫画风 , 二次元风格明显 。 门店装饰的一些文字 , 就像是日漫中的热血台词 , 创造了很强的记忆效果 , 同时也有着很高的可复制性 , 天南海北的食客走进太二酸菜鱼门店时 , 都彷佛进入了一个相同的场域 , 让人忘却现实生活三次元的烦恼 。
某种程度上 , “一家开给粉丝的酸菜鱼店” , 不过是餐饮店进行流量变现的情怀版说辞 。 太二的营销团队深知二次元社群的强大集结力和粉丝购买力 , 在太二酸菜鱼爆火前 , 火的是他们的官方公众号 , 每篇推送的阅读量都高达10万+ , 夸张风趣的人物对话 , 生动形象的视频演绎 , 又土又拽的动画形象斩获了一众二次元粉丝的心 。
除此之外 , 太二酸菜鱼也会经常性推出各种与粉丝联动的活动 , 作为“粉丝福利” , 这样的个性化互动也让它圈粉无数 , 精准狙击Z世代消费者 , 匹配了它们热爱社交和注重圈层文化的消费特征 。
太二酸菜鱼的“二” , 其次是中二的“二” 。
「太二 , 原是人口相传的风味街边小吃店 。 老板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产品上而忘记开门 , 甚至连店名都没想 , 因此常被顾客笑他太傻太二 , 乐观的老板亦觉自己太傻 , 故将店名取为“太二” 。 」太二通过一个虚构的“二老板”形象 , 建立起了太二酸菜鱼的品牌故事 。
一般来说 , 品牌在和用户经营关系的过程中 , 所传递的价值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带来的直接价值 , 第二层是社交货币价值 , 第三层也是最难达到的层次——情感附加价值 。
太二依靠“二老板”系列漫画 , 点燃了年轻一代心中的“中二魂”;太二酸菜鱼官方公众号推送 , 即使是新品的推出也通过漫画的形式 , 与“二老板”坚持做一道特色酸菜鱼的故事有所关联 , 并通过公益猫粮等活动挖掘与消费者在精神情感深处的价值共鸣 , 成为了一道即承载着传统“匠心”又寄托着热血理想的 , 纯粹为年轻人打造的美食IP 。
一个新品牌的建立 , 依托“匠心”打造出一个“传统的故事” , 在包装运作下搭乘着国潮的东风 , 太二酸菜鱼一跃成为网红爆品 , 紧接着 , 太二又通过一些脑洞故事将拽、中二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 衍生出太二宇宙、太二中医馆、酸菜博物馆 , 并将这些通过二次元的表达方式展现 。
但其实 , 关于“二老板”故事的背后 , 是一点都不“二”的品牌逻辑以及数字营销所带来的人设红利 。
换赛道 , 关于“二”的立与破太二的“二“形象 , 某种程度上也是依靠严苛的餐厅规则打造出的 。
细心的人会发现 , 每家太二酸菜鱼的门店门口都有一块店长说的牌子 , 上面写着“本店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本店不接受拼桌、不加位”、“不接受调整辣度”、“本店酸菜鱼不外卖”以及关于相关门店店长的描述 。 这样的用餐规则 , 很像是一位有着原则的、有点二和轴的大厨在对自己作品十分自信的情况下 , 对食客提出的 。
但事实上 , 太二并非这样的大厨 , 甚至它只是一个为了适应当下餐饮市场而被打造的品牌 , 它所有原则都来自市场规则 。 不接受四人以上拼桌是为了提高翻台率;不接受辣度调整为了保持口味上的统一和记忆点;店长相关的描述是为了迎合品牌文化 , 打造“二”人设;就连违背市场趋势的不接受外卖 , 也是在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时而被打破 。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白芝麻|豆腐皮别再凉拌着吃,教你一个特色新吃法,一顿一大盆不够吃
- 尖椒|教你一个豆腐新吃法,味道好吃又下饭,吃起来比肉还香
- 五花肉|冬菇豆腐煲
- 好吃|冬天就爱这道冬菇豆腐煲,鲜香浓郁超好吃
- 风味|家常豆腐的风味,只做给最爱的人
- 龙虾肉|这道蒜蓉黄油焗龙虾尾太销魂,同事吃过都找我要菜谱
- 豆腐|俄罗斯VS东北的下酒菜,看完俄罗斯的,东北人表示:服了!
- 做法|爱吃馒头的有福了,发现新做法,外酥里香,出锅吃3个,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