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秋风乍起 , 佳节又重阳 , 也到了吃重阳糕的时候 。
别看今日物质丰裕 , 一块重阳糕不甚稀奇 , 然而对近代平民百姓来说 , 夹着猪油、白糖的重阳糕 , 绝对算得上一顶一的“打牙祭” 。 更何况制作精良的重阳糕会添加诸多坚果、果脯 , 也可谓难得的“奢侈品” 。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文章图片

料足味美的重阳糕
重阳糕的南北之味
1933年 , 美食研究者钱一燕详细调查了重阳糕的制作工艺 。 在江南糕点里 , 重阳糕的配料可谓是较为多元的了 , 标准原料有特制糕粉、黄白糖、脂油、芝麻、熏青豆、栗子、枣子、青梅丝、红绿糖丝、细盐、茭白丝 。
江南地区重阳糕的制作说复杂并不复杂 , 说简单又并不简单 。 首先是要用粗眼筛子筛出米粉 , 接着取一块干净的夏布浸到透湿铺入蒸笼内 。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文章图片

取一块干净的夏布浸到透湿铺入蒸笼内 cctv图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文章图片

切糕 cctv图
随后是调粉环节 , 白糕选用白糖 , 黄糕掺入黄糖 。 调好的糕粉均匀铺进蒸笼 , 第一次先蒸三分之一 。 待熟后 , 抹上薄薄一层猪油、细粉、白糖(咸味加细盐)熬成的油酥 , 即刻铺上另外三分之一糕粉 , 将要成型时在糕面上交切出网格纹 。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文章图片

加料 cctv图
接下来便是画龙点睛的“加料”环节了 , 其余各配料可按需洒上 , 但是芝麻的讲究不能随性 , 必须是黄糕用黑芝麻 , 白糕洒白芝麻 , 且芝麻层不能太厚 , 切忌盖过糕粉 。
重阳糕的基本糕型 , 其实就是松糕 , 但之所以能成为了节令名品 , 还是因为它不一般的文化底蕴 。 1934年重阳节前夕 , 高桥食品公司上海支店的一条广告颇显风趣:“本届重阳节的过节问题 , 贵府如何解决?登高 , 可以到高桥食品公司 , 也算登高、吃糕” 。 重阳糕为何执着于一个“高”字?1936年 , 见刊于《上海报》的一篇民俗小品解释说:“‘高’与‘糕’音极似 , 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 殆以此欤” 。 据称不少地方的传统习俗 , 重阳节当日黎明时 , 家长要拿一块蒸糕贴在儿女前额 , 以祈祷子孙昌盛 , 前途大好 。
除此之外 , 部分近代商家还曾借重阳节其他标志物推销重阳糕 , 仿佛只消买一块重阳糕 , 便体验了一个完整的“人文重阳” 。 1922年10月 , 上海北浙江路德兴糕团店就为招徕食客 , 在正门前用松柏树枝编出一座牌楼 , 门楼上用菊花装点出“庆祝重阳”四个大字 , 牌楼两盘还插上了两面五色重阳旗 , 万分应景 。

上海|九月九,一口重阳糕的滋味
文章图片

1909年市井写真《卖重阳糕》
近代重阳糕的江湖远不局限于百里水乡 , 在北方、华南诸多地区 , 重阳糕或其变体也都是节日必备 。 1923年 , “芸子”在《益世报》上发表了《花糕考》 , 自民俗学角度深入考察了重阳糕的来龙去脉 , 介绍了上世纪初北京市面上的重阳糕类型:“其一 , 以糖面为之 , 中夹细果 , 两三层不同 , 乃花糕之美者也 。 其一 , 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实 , 乃花糕之次者也” 。 从中可知 , 老北京人传统的花糕品鉴 , 以糕体夹层果仁为优选 , 以糕面撒果仁为一般 , 这大抵还是因为前者料更足 , 口味相对饱满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