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二 )


段洪涛课题组从“十二五”就开始为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等部门提供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监测报告 。“十三五”以来 , 课题组通过集成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模型 , 实现了巢湖蓝藻水华未来一周的预测预警 , 预报指标包括巢湖全湖总氮、总磷、氨氮、溶解氧和藻类生物量等5项指标 。
“我们对于巢湖3日内溶解氧预报精度可以达到80%以上 , 总氮、总磷浓度预报精度可以达到60% , 能够较好预报巢湖藻类水华时空发展趋势 。”段洪涛表示 , 课题组在每周一定时向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国家水办、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合肥市政府、巢湖管理局、合肥市环湖办等管理部门推送巢湖蓝藻水华预警周报 , 为减轻蓝藻水华危害、保障供水安全提供了支撑 。
中标“数字巢湖”项目后 , 段洪涛等人积极与“水专项”巢湖平台示范工程和“数字巢湖”建设实施单位——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展开沟通 , 理清了“水专项”巢湖平台示范工程与“数字巢湖”建设的关系 。
【环巢湖|“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我们前期的工作也有了用武之地 。”段洪涛介绍 ,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已明确将“巢湖水环境水质目标管理业务化平台”纳入“数字巢湖”建设框架 , 并确定为“数字巢湖”基础版 。“数字巢湖”建设项目将在“水专项”平台核心技术“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模型基础上补充完善 。
技术对接需求
段洪涛课题组研发的两个平台通过对现有的水质、水文、气象和预测预报等数据源进行汇总、分析和展示 , 对巢湖当前及未来的水环境状况有了更准确的总体认知 。
一方面 , 课题组通过巢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模拟分析平台实施“湖体治标” , 整合卫星、无人机、摄像头、浮标、数值模拟等手段 , 构建水质水华“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和应急防控体系 , 实现现状掌握、异常识别、原因追溯、未来模拟的目标 , 避免水危机等事件发生 。
另一方面 , 课题组基于农村面源污染网格化精细管理系统推动“流域治本” , 研究农村流域污染管控单元科学划分、水质水量精细化模拟等关键技术 , 实现农村流域网格单元水量水质信息的在线模拟与监控预警 , 并进一步实现分流域的污染物总量核算、精准溯源和污染定责 , 探索彻底解决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路径 。
“通过参与‘数字巢湖’项目也拉近了我们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距离 , 并发现技术与需求的对接没有想象中顺利 。”课题组成员之一、南京地湖所助理研究员邱银国告诉《中国科学报》 , “以前我们做湖泊蓝藻水华监测主要分东半湖和西半湖 , 然而地方部门更关注几个关键区域和敏感站点的蓝藻水华监测 , 这就需要我们按照需求调整技术模型 。”
此外 , 课题副组长、南京地湖所研究员赖锡军补充道:“整个课题组的成员比较年轻 , 专业也覆盖从地理信息到数值模型等多个领域 , 以前大多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 现在一下子接触到地方应用需求 , 一方面需要整合不同的学科背景 ,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使自己的研究落地 , 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
“数字巢湖”项目还有两年运行期 , 段洪涛预计到今年年底平台上的数据将达到4亿~5亿条 。“当前 , 系统维护是主要工作 , 希望这两个平台可以成为协助巢湖水环境预报和治理的得力助手 , 我们也将围绕地方需求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