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散文:烫锅子喝酒( 二 )


有酒有肉的烫锅子 , 肉是羊肉 , 酒是散酒 。 之所以不叫涮锅 , 是因为人们吃完了要把锅里的汤喝掉 , 好似之前涮进去的肉和菜 , 只是为了给汤添添味道 。 烫锅子蘸得最好的是麻酱 , 有的人家没麻酱 , 也懒得去乡里面打 , 就用腌韭菜花泡咸汤 。 吃的人无所谓 , 嘴里有咸味就行 。 朴素的老家人认为 , 不管你难受了几天 , 只要嘴里能尝出来咸味 , 那就是好了 。

因为身体刚刚恢复 , 第二次烫锅子喝酒不能多喝 , 一两杯即可 。 在当时的人们心里 , 还没有什么吸烟喝酒有害健康的观念 , 尤其是喝酒 , 在庄户人家看来 , 能喝下去酒 , 喝下酒脑门上能渗出来汗珠子 , 表明你的身体已经通畅 , 吃完喝完可以干活去了 。

烫锅子必须下炕守着炉子吃 , 一个小马扎坐好 , 碗筷酒杯放在炉盘外围 , 打酒的瓶子立在脚底 , 自斟自饮 。 为啥一年四季都有炉子呢?这个炉子是那种简易的炉子 , 平常烧水用 。 在夏天 , 谁家院子传出来烧劈柴的味道(平常人家烧煤、柴火和粪) , 那就是在烫锅子 。
我小时候一直认为烫锅子的习惯和小针扎、顶针刮一般 , 属于传承 , 结果不是 。 爷爷说烫锅子是在八十年代初在村子里流行开来的 , 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的人们 , 有了余力去改善伙食 , 一家烫 , 家家烫 。 在农村就是这样 , 人们嘴上不说 , 心里都较着劲儿呢 。
【饼干|散文:烫锅子喝酒】现在 , 不管是留守在村子里的还是进城的乡亲们 , 已经没人烫锅子了 , 想吃了火锅涮羊肉随便吃 。 可小针扎和顶针刮保留了下来 , 还在我这一代人的身上施行着 , 至于我的孩子 , 他们受不了短暂的疼 , 大人们也不舍得让他们受疼 。 一个时代一个样子 , 实属必然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