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之前,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中国营销的学习、进步和试错期 。不夸张地讲,在这个时期风生水起的企业,到今天,除部分骨干型国有企业和几经转型的民营企业外,多数企业归于沉寂 。尽管它们曾经对当时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们是先烈,在它们身后,是茁壮成长的后来者 。
这个时期,中国主流营销是围绕着5条主线展开的:
第一条主线:品种、质量
与逐步放开的进口限制相对应,在大量进口商品的比照下,品种单一、质量低下,成为本土企业共同的劣势 。直到1991年,这种情况甚至严重到国务院将该年度确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 。在这份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据有关部门对部分城市的调查,我国工业产品的抽样合格率约为75%,优质品产值率约为27%,市场抽查商品合格率为55%,与工业发达国家98%的工业产品合格率相差甚远;据另一项调查,我国企业生产中不良产品损失率占产值的10%至15%,由此推算,仅这一项我国每年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在我国每年开发的近6万项各类新产品中,可达到国际水平的只占3.5% 。这几个侧面的比较说明,我国工业产品在质量、品种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索和高度重视 。
这项全国性活动和随后的质量万里行活动,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营销启蒙活动 。在中国企业集中于解决“有没有”的背景下,它明确告诉中国企业,既要解决产品“有没有”问题,更要解决产品“好不好”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只有那些真正重视产品“好不好”的企业,才最终走得更远 。
这个时期,笔者在河南省外贸系统工作,比较熟悉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巨大差距 。那种巨大的失望,甚至直接导致随后的辞职,也导致了始终如一的对产品品种、质量的偏执 。
第二条主线:广告、时效促销和人员推销
有条件和胆略的企业,会以各种噱头(只能这样描述)拼广告,拼促销(主要是有奖销售);无条件的企业,主要是培养销售能手 。所谓的销售能手所依靠的手段也主要是各种潜规则 。
笔者一直认为“机会在市场,内部只产生成本”这种对德鲁克思想的片面解读,害了众多中国企业 。那些“一红就死”的中国企业,恰恰是在广告、促销上耗尽了企业营销资源,让销售人员一直销售到无人问津,而疏于在企业内部练好内功,扎实地加强产品研发、成本和品质管理 。
第三条主线:企业家式营销
相比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惯例式营销和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了企业家式营销 。这是在那个阶段中国营销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营销最终崛起的根基 。他们成功的路径是,先把企业做成了“销售车间”,然后把企业做成了“研发车间”,最后把企业做成了“营销车间” 。无论成就大小,他们是一群依托于不断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单一地依托于营销策略,服务于市场的,真正意义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无论成败,他们的努力,奠定了中国营销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坚实基础 。
推荐阅读
- 详解这6种分析法 运营数据分析模型主要有哪几类
- 这种投诉方法最实用 手机淘宝投诉最有效的方法
- 2019特色创业项目分享 最新创业项目有哪些
- 解读竞品分析的3大目的 竞品分析的目的有哪些
- 最值推荐的3款软件 手机上用照片做成视频的软件有哪些
- 速卖通发货标签怎么编辑?速卖通发货的手段有哪些?
- 玉镯子有哪些品种的玉 玉镯种类
- 房屋常识:没有房产可以分户吗有哪位能说说
- 如何修改速卖通发货标签?速卖通发货有哪些要求?
- 北京主要游玩的地方有哪些? 北京有什么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