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如何用茶玩转他们的生活?

人类对茶的利用 , 在空间分布上 , 是不平衡的 。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 , 地域史上的神只眷顾他领地里的子民 。 在云南 , 地域差异与民族风俗的融合 , 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茶俗文化 。 有人曾经说过 , 没有比生活更遥远的过去 , 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 安享当下 , 即为生活 。
一、茶即生活 , 生活即茶
蒸茶、煮茶、烧茶、烤茶等等 , 多见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 根据生活常识 , “蒸”多与水蒸汽有关 , 这是一场水与火的较量 。 哈尼族中长者偏爱蒸茶 , 往往于劳作时 , 顺手采摘新鲜叶子带回家中 , 蒸熟 , 并储存起来 , 之后饮用 , 取茶若干 , 沸水冲泡即可 , 既方便实用 , 又不影响日常劳动 。
“烤茶”这种饮用方式 , 在央视纪录片《茶 , 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有着直观的呈现:先把土罐放在炭火上烤热 , 加入茶叶 , 加入火炭 , 抖动 , 去除杂质和茶叶的寒气 , 最后加和水 , 煮泡一会儿 , 就能饮用 。
这些饮用方式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 景迈山布朗王子苏国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 , 祖辈去田间劳作 , 如果忘记吃饭 , 不当回事 , 但如果忘记了做“烤茶”的小茶罐 , 就会放弃干活 , 非得喝茶不可 。
二、加点作料 , 生活更美好
单纯的只是用水泡茶 , 是后来的事 , 在使用茶的最初形态中 , 加入佐料是伴随实践经验而来的 。 人类总在不停地通过食物来刺激自己的味蕾 , 以此满足食欲 , 形成对生活的享受 。 像水茶、酸茶、糖茶、油茶、奶茶、腌茶、凉拌茶、酥油茶、盐巴茶、油盐茶、打油茶等等 , 不一而足 。 在云南这个多民族地区 , 都有存在的原生价值 。
水茶对德昂族有特殊意义 , 在这里 , 茶是被当作菜来食用的 。 茶的鲜味被采摘下来以后 , 要放在阳光下晾晒 , 然后加入盐巴 , 并在小竹篓中放上一周 , 最后取出食用 , 可着劲儿嚼 , 美味可口 。
布朗族的酸茶是这样加工的:在每年五、六月份 , 阳光最充足的时候 , 采下鲜茶 , 煮熟或蒸熟 , 放在阴凉处 , 去水气 , 并发酵一段时间 , 最后装入筒埋在土中存放 。 数月或数年后 , 即可取出 , 直接食用 , 也嚼 , 或再加上食盐和辣椒 , 自用或待客皆宜 。
酸茶的食用 , 我们可以从云南滇东北地区流行的酸菜得到佐证 。 酸茶或酸菜的酸味能够刺激人的食欲 , 尤其在夏季炎热时节 , 那酸爽 , 那味道 , 谁吃谁知道 。
三、善用工具 , 事半功倍
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 是智慧的最直观表现 。 在云南这些茶俗中 , 竹筒茶、罐罐茶、菜包茶 , 这些都与工具的使用息息相关 。
菜包茶 , 包茶的真的是菜 , 包好了以后 , 放在火塘的热灰中捂 , 整个过程中 , 还要放在炭火上烤 , 最后取出 , 去除菜叶 , 冲泡饮用 , 菜香茶香已经混合在一起 。 此法流行于乌蒙山区的苗族聚居区 。 这里是高寒山区 , 自然环境恶劣 , 历史上生存压力极大 , 菜包茶 , 食饮合一 , 我们如此热爱我们的生活 , 温暖就是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