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 茶香 壶魂

【水色 茶香 壶魂】关于紫砂的第二个认识 , 就是它的本色随和 , 能屈能伸 。 面对紫砂壶 , 就是一个“浅者得其浅 , 深者得其深” 。 它不卑不亢、安安静静地在那里 , 当它和人相遇 , 与其说你看它 , 不如说 , 它在看你 , 或者说 , 别人通过它在看你 。 面对紫砂 , 请小心开口 , 就像面对警察的嫌犯 , “你有权保持沉默” , 但是你说的每句话 , 往往都在暴露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
对紫砂没有兴趣、不求甚解的人 , 可以把它仅仅当作喝茶的器具 , 这也没有错——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 , 虽然失之简单 , 但不妨碍用它享用香味醇郁、“而无熟汤气”的茶 。 对于较有文化素养、了解紫砂艺术的人 , 就可以从紫砂壶中品味出“方非一式 , 圆不一相” , 看出微妙肌理、光润色泽、深厚意蕴……这时候 , 就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了 。 到了最高境界(那是我遥遥揣想的) , 就越发不同了 , 竟是收拾起大地山河一壶装 , 用紫砂来容纳大千世界了 。 大千世界有多少奥妙 , 紫砂就有多少丰富来对应 , 大千世界有多少种气韵 , 紫砂就有多少生动来呼应 。 但是 , 无论如何气韵生动 , 如何千变万化 , 又永远是一把茶壶 。 你可以无思无忆 , 只当它一把茶壶 , 朝夕相对 , 随手拿来 , 茶水一斟便出 。 这次第 , 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 , 看壶 , 又是壶了 。
可以说 , 看壶看出什么 , 往往要看人是什么人 。 看壶看到第几层 , 端的要看人的境界活到了第几层 。 但是不论第几层 , 紫砂都可以和你朝夕相处 , 和谐默契 , 紫砂壶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淡定、一种宠辱不惊的大气 。
关于紫砂的第三个认识 , 在于它提示的完美和永恒 。
极爱苏东坡的一句诗:“乳瓯十分满 , 人世真局促 。 ”“乳瓯”就是盛茶的茶器 。 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茶器里的茶汤可以注到十分满 , 人生在世就有种种欠缺 , 不可能这样圆满了 。 或者:满是茶汤的小小茶杯真是广大 , 杯外的人世反而狭小局促 。 欣赏神气格调均备的紫砂壶时 , 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将苏东坡的句子改作:紫砂十分满 , 人世真局促 。 真的 , 比起紫砂的壶里乾坤 , 人世间真是局促了 , 比起紫砂壶的气定神闲地穿越时间 , 人生短暂飘忽得像一声喟叹 。 也可以反过来说 , 人世真局促 , 紫砂十分满 。 正是人世有太多的缺憾 , 所以需要紫砂的圆满;正是人世有太多的不自由 , 所以才需要紫砂的从容、自得、大自在……
在生活中需要姑息容忍 , 但面对紫砂时 , 我们可以放纵完美主义的梦想甚至偏执狂的苛求:器形、土质、做功 。 形、气、神 。 若说传承之功 , 且看萧规曹随传承了几分?若论独到之想 , 则看别出心裁创新了几许?可传达了制壶人的气质?可有独特的趣味风神?此后经过了多少年代?甚至它后来的命运——可是像守住信念一般、始终专一和一种茶相守?可消尽了火气、晕染出水色?茶气可浸染了壶身 , 茶香可全占了壶的魂?
通过眼观、手触、心会 , 上品的紫砂壶给人带来的愉悦 , 是对绝无完美、永难满足的人生的一刻补偿 。 那种一壶在手 , 不知身在何处、今夕哪朝的特殊时空感 , 更是短暂此生中和永恒的一次握手 。 这样的无声一握 , 是温暖的 , 苍凉的 , 可遇不可求 , 也因此——刻骨铭心 。
也许 , 使人们对紫砂壶恋恋难舍的缘由 , 归根结底 , 正在于此 。 这种魅力也是许多艺术共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