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规划工作既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 , 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 , 以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
1、识别地形 , 全面规划
茶叶生产基地 , 多建在山区或丘陵区 , 地形比较复杂 , 为做好园地的规划工作 , 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 , 掌握下列有关资料 。
①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土地面积(耕地、荒地、要地及可耕地等) , 生产情况(作物种类及产量) , 以及居民、交通、电源、肥源等等 。
②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应着重了解当地的雨量(包括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绝对低温和高温出现的时间绝对值 , 年雨量及其分布 , 以及风向、风速等) 。 土壤方面包括母质、土类、pH值、土层厚度、质地、地下水位 。 原始植被情况亦应记载 。 此外还要了解当地水利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
【茶园规划】 ③地形地势 包括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 平地、丘陵和山地的分布情况 , 坡向和坡度的大小 。
④图面资料 茶园规划用图以比例尽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为宜 。 凡园地规划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用千分之一地形图 , 1000-5000亩的用二千分之一地形图 , 5000亩以上的用五千分之一地形图 。 如规划面积较小 , 又无测量仪器时 , 也可用皮尺、步弓和简易测坡器进行逐块测量 , 绘制地形示意图 , 供规划时参考 。
在此基础上 , 再行实行勘察 , 访问当地有经验的农民 , 与他们一起到现场研讨、识别、熟悉地形 , 掌握有关情况 。 再将现场调查勘察的资料 , 例如各地段的坡度、地块形状(包括山头、梁、弯、坞等等)、面积大小、沟塘位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原始植被等情况 , 详细标明在地形图上 , 以便规划时应用 。
根据土地规划的原则 , 结合茶场规模的大小 , 当地的有关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 , 在地形图上作出全面规划 。 选择地点适中 , 交通方便 , 靠近水源 , 有发展余地的地段 , 作为场部、队部、茶厂或畜牧场的地址 , 为了便于经营管理 , 要根据地形的分布情况 , 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或操作组) , 并从当地自然地形、水利、土壤等情况出发 , 因地制宜地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 , 合理安排茶、粮、林、牧等各业用地比例 。 凡集中成片适宜种茶的土地 , 原则上都应划为种茶区 , 并选拔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试验用地 。 坡度超过30度的陡坡 , 应划为经济林或用材林基地 , 这不仅可为茶叶生产提供燃料和用材 , 增加收益 , 还可改善小气候 , 以利茶树生长 。 土层浅薄和不适宜机耕的零星地块 , 可作为饲料基地 , 或种植多年生绿肥 , 发展畜牧业 , 为茶园提供有机质肥料 , 部分平地或洼地 , 可作为粮食、油料或蔬菜生产用地 。 同时还要规划出茶树、果树苗圃用地 。 总之 , 在规划茶场时 , 要体现以茶为主 , 多种经营 , 因地制宜 , 科学用地 , 既有利于茶叶生产 , 又方便职工生活的原则 。
规划工作要做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 , 以室外现场规划为主 。 从现场实现情况出发 , 在绘制出规划草图后 , 再到实地进行校正 , 如此反复比较 , 力求规划设计精确合理 。
在土地进行全面规划时 , 必须进行道路网、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
2、茶园地块划分
茶园分区划块 , 目的是便于管理 。 区划时可根据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条件进行划分 。 一般中型茶场要划分为区、片、块三种形式 。 万亩以上的茶场 , 需设立分场、小型茶场只划片、块就可以了 。
推荐阅读
- 开采茶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施肥?
- 巧施茶园催芽肥
- 密植茶园的管理
- 冬春茶园注重修剪
- 茶园使用除草剂应注意几个问题
- 闽南机采茶园的管理技术
- 茶园的耕作
- 高温干旱茶园管理技术
- 低产茶园如何改造
- 良种茶园的发展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