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雾霾天气 , 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 , 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 , 逐渐转化成霾 。 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 , 更多的是污染排放原因 。

雾和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文章插图

显微镜下的霾
霾 , 也称灰霾(烟霞) , 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 , 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 , 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 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 , 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 , 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 , 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 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 霾的厚度比较厚 , 可达1-3公里左右 。 霾与雾、云不一样 , 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 , 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 , 从0.001微米到10微米 , 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 , 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 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 , 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 , 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
雾 ,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 , 使能见度恶化 , 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 , 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 , 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 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 , 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 , 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 。 雾和云一样 , 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 , 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 , 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 , 从几微米到100微米 , 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 , 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 。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 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 , 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 , 加重 。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 统称为“雾霾天气” 。
雾霾区别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 , 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 , 危害加重 。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 统称为“雾霾天气” 。 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 。 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 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 出现雾时空气潮湿 , 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 。 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 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 , 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 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 , 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 。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 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 , 符号为“∞” 。 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 。 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 , 空气团较稳定时 , 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 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