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小友说:天天喊着被男神女神掰弯掰直 ,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吗?啊不 , 话说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性取向吗?快往下拉 , 了解一下这个每天都在纠结究竟是嫁给吴彦祖还是娶了刘亦菲的自己!

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文章插图

阅读前的友情提示:
这个领域的很多定义仍在不断变化和探究 , 希望大家带着自我探索的心去阅读文章 。 即便我们熟悉明白了几个概念 , 也不等于明白了关于其他性取向人群的全部知识 。
如果你是一位“较为传统”的读者 , 在接受信息时可能会有一些难以理解或接受困难 , 它可能会打破你原有的“二维性别观” , 但这种试图理解的过程其实有益于自己 , 也是对自身思维习惯的突破和颠覆 。
正文:
1973年 , 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 , 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 , 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 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 ”
“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一术语在 1868 年 Benkert 的信件中首次出现 。 在那个时期 , 有关性取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
社会建构论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条件下 , 性行为的表现都有不同 。 性取向是文化的建构 。 比如在有些少数部落 , 男子在成年前需要与一名成年男子发生关系 , 作为情感和性方面的启蒙学习 , 而与女性婚后 , 这种同性间关系则又被禁止 。  每种文化对于性取向有它自己不同的话语 , 建构出不同性取向的形象 , 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 。
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文章插图

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文章插图

美国心理学会(APA)将性取向主要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三大类 。 双性恋作为一种明确的性取向 , 与异性恋和同性恋一样 , 是独立存在的 。 然而 , 当你随机采访人们对于双性恋的看法 , 你会听到很多类似以下的回答:
当双性恋应该很爽吧!他们可以交往的对象是一般人的两倍诶 , 快感也是两倍吧!

要是我的同性好友是双性恋 , 我会有点尴尬诶!特别如果住一起的话 , 感觉像被占便宜了 。

那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 要不就是他们根本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双性恋男女通吃 , 估计私生活都挺乱的……

要是我男朋友/女朋友是双性恋 , 我肯定要烦死了 , 哪个性别的人都可能是情敌 , 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 太累了

与传统性别二元论对立的存在:双性恋 , 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完全的理解 , 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 , 这种取向是难以想象的 。 即便在近期与平权有关的社会事件中 , 你都可以看到分明的“异性恋”和“同性恋”阵营 , 而双性恋的身影却模糊不清 。 它不为异性恋人们所理解 , 在同性恋圈中似乎也受到歧视:“会被认为不是一路人 , 或者觉得我是为了玩玩才来同志圈混的异性恋 。 ”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大众对于“性取向”真实定义的不了解 , 也因此 , 那些更为“低调”的性取向(比如双性恋、无性恋) , 好像只能躲在柜中之柜 , 一个更幽暗的地方 。
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文章插图

很多人把性取向理解为二项选择题 , 但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 你也可以有50%灰 。 这好比数轴上的0到1 , 你可以是0 , 可以是1 , 也可以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