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 , 中国陶瓷王国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 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 , 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 。 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
官窑生产不惜成本 , 价值在于精 。 而民窑则转变多 , 纹饰生动活泼 , 以商品生产为目的 。 产品粗细兼有 , 产量很大 。 不仅知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 而且还大批外销 。 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 , 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 。 官民窑这种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 , 使其形成了既有共同时代风格又各具自身特点的状态 。 而正是其中的共同时代风格为民窑断代提供了依据 。
民窑通常按生产力的发展 , 使用方法的提高和民间艺术观念的渐变等客观因素天然地转变和过渡 , 这是民窑普遍存在的承袭性特点 。 历史文献中关于民窑的可靠记载几乎为空白 , 与官窑研究相比 , 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研究还处在为解决断代题目获取资料的初始阶段 。 民窑青花面貌的多样性 , 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决定了民窑断代研究的难度 。
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清康雍乾景德镇瓷器生产中 , 康熙民窑可谓具有紧张影响 。 康熙朝历61(1662——1722)年 , 经济业旺发达 , 对外贸易繁盛 , 国力壮大 。 因为采取了减免赋税 , “官搭民烧”和废除“匠籍”制等一系列行动 , 使民窑生产得以大力发展 。 鉴于时代跨度较长 , 目前学术界一样平常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 早期系元年至二十年(1662——1681年)) , 中期是二十一至四十五年(1682——1706年) , 晚期为四十六年至六十一年(1707——1722年) , 作者今以康熙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鉴定为题进行探究 , 以期“抛砖引玉” 。
二、造型、胎、釉和工艺
康熙民窑青花造型古朴、矜重 , 团体比例和谐 , 线条流畅 , 充满阳刚之美 。 型制、规格浩繁难以计数 。 这恰映证了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所云:“官窑器纯 , 民窑器杂 。 ”重要见有瓶、方瓶、观音瓶、梅瓶、筒瓶、棒槌瓶、胆瓶、玉壶春瓶、琵琶瓶、花觚、盖罐、将军罐、粥罐、高奘罐、莲子罐、盘、六方盘、八方盘、花口折沿盘、攒盘、碗、侈口碗、收口碗、墩式碗、笠式碗、盖碗、高足杯、提梁壶、缸、花盆、笔筒、洗、砚、盒、绣墩、熏炉、钵式炉、筒式炉、洗式三足炉、鼎式炉和瓷板画等 。 其中 , 以花觚、梅瓶、筒瓶、棒槌瓶、盖缸、将军罐、粥罐、盘、碗、提梁壶、军持、缸、笔筒及钵式炉等最为多见 。
花觚除相沿崇祯、顺治时筒式觚形制外 , 还新创了上短下长二截 , 大口外撇 , 长颈渐收 , 鼓腹下敛 。 足底外倾式觚 , 因其口颈外撇呈凤尾状 , 又名“凤尾尊”(其高度通常在45厘米左右) 。 对此《饮流斋说瓷》曾载:“口大腹小者谓之花觚 , 明制者身段直下绝无波折 , 康熙以后则腰际突出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 。 ”梅瓶唇口 , 短颈 , 丰肩至下渐敛于胫部外撇 。 筒瓶别称“象腿瓶” , 口沿外倾收颈 , 溜肩 , 柱形往下慢收 。 棒槌瓶在筒瓶后面因状似中国江南农家洗衣所用的棒槌 , 故名 。
有方、圆棒槌瓶之分 , 以后者居多 。 盖缸直口露胎 , 丰肩鼓腹 , 底有施釉、露胎二种 , 盖见馒头形和盖面下凹两式 。 将军罐直口 , 短颈、丰肩、鼓腹下收 , 分无釉平底、圈足二类 , 盖顶饰宝珠钮 。 粥罐直口、溜肩、圆腹、底微收、平底 。 盖为圆形钮或有孔 , 可加铜环饰 。 肩部具对双孔洞 , 可穿装金属环以利提系 。 盘通常是唇边 。 碗侈口圆腹至下缓收 , 釉底圈足 。 军持喇叭口、束颈、球腹 , 流似乳头状 , 一样平常系外销产品 。 提梁壶中以肩部饰面相清晰的四个铺首用于提系者最为多见 。 缸普遍制作较邃密 , 常见直口、里外两边有唇边呈滚圆状 , 鼓腹下收 , 底部无釉一类 。 笔筒见有直筒、撇口束腰、竹节形等 。 口径大者可至34厘米曰“大笔海” 。 钵式炉与明末、顺治朝器物基本同等 , 均呈撇口、鼓腹、下敛、平底、圈足状 。
推荐阅读
- 民窑精品斗彩描金茶壶
- 青花茶壶
- 万年青开花好吗?万年青花朵赏析
- 认识青花瓷茶叶罐
- 青花瓷枝纹僧帽壶
- 青花菜的营养价值:平均第一
- 清康熙·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四季花卉盖碗
- 元青花的历史
- 清代紫砂壶名家
- 艳丽与素雅并重的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