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全网愤怒“女儿做四菜一汤被骂”事件,炸出多少爱扫兴的中国家长( 二 )



结果爸爸没吃直接就说不好吃 , 妈妈则说大晚上吃什么?还把孩子骂了一顿 。
孩子对爸妈彻底失望 , 说自己再也不会给他们带任何特产了 。

有人收到了打暑假工的第一笔工资 , 自己留了一点 , 转了388元给妈妈 , 还发了一段真诚的感想 。


结果妈妈却说:“发个钱还讲这么多啊 。 ”

女儿兴奋地表示 , 这是自己“第一笔靠双手创造的财富 。 ”
妈妈却一盆冷水浇过来 , 逐字逐句地咬文嚼字:“不是创造 , 你又不是老板自己的公司 , 你又没富 。 ”
有人埋头努力学习了一年 , 获得了三等奖学金 , 很高兴地发在家里的群里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 。

结果爸爸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不是一等?”妈妈也附和着:“争取二等一等 。 ”
孩子所有的好心情都被毁了 , 气到晚上睡不着 。
有人在火车上目睹了这样一幕:儿子买了个面包带上车 , 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 , 分享给妈妈 。

妈妈就开始了数落:“我可不尝 , 那么贵 , 成天乱花钱 , 一个面包13块钱 , 一买还买俩 。
花那么多钱买个面包 , 我可没你那么能花钱 。
那么贵买一个尝尝得了呗 , 谁像你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一买还买俩 , 你自己吃吧 。 ”
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份经验:中国式父母的神奇之处:

和他们分享快乐 , 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 , 烦恼就会加倍 。
是啊 , 带他们去吃饭 , 他们嫌外面餐厅又贵又难吃 , 全程挑剔不已;
给他们买礼物 , 他们只会责备你乱花钱 , 没赚多少钱还大手大脚;
跟他们分享任何好笑的梗 , 他们都会把它变成一节价值观教育课;

【面包|全网愤怒“女儿做四菜一汤被骂”事件,炸出多少爱扫兴的中国家长】跟他们吐槽自己遇到的糟心事 , 他们会反过来问:怎么别人就没遇到呢?还是你自身不够优秀 。
久而久之 , 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 , 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 父母却还在疑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 , 发生什么事都不肯跟我说了?”
0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7400多万次的问题:“心理上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

有个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否定他 。 不要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 , 务必耐心地 , 客观地 , 冷静地 , 否定他 。
跟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后 , 一开始 , 否定他的微小行为 。
例如买的豆浆冷掉了 , 订的餐厅不合口味 , 写信字迹潦草等 。
接着 , 否定他的长相 , 分析他的五官 , 一点一点给出挑剔评价 , 最终得出结论 , 他不好看 。
再来 , 否定他的朋友 , 否定他的性格 , 详细阐释他性格中的不合理成分 , 得出客观结论:他是个怪人 。
期间 , 如果他提出质疑 , 不要发火 , 要慈爱甚至带点怜悯地看着他 , 说:‘别人怎么想我不管 , 我怎么会害你呢?’
他会变得倾向于自我否定 , 多疑 , 多虑 , 瞻前顾后 , 甚至下意识地排斥向他靠拢的美好事物 。 ”
最后 , 作者说了这样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这就是很多父母正在做的事 。 他们饱经世事 , 理直气壮 , 从不悔改 。 ”
是啊 , 多少父母 , 喜欢否定自己的子女 , 事事扫子女的兴 。
仿佛让孩子伤心、受打击、承认自己不足 , 他们就会感到快乐似的 。
更可怕的是 , 这类父母 , 往往也是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 , 一代又一代 , 没有尽头 。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成长心理学》中提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