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邱镫锋 , 台湾人 , 1960年出生 。 台湾陶艺、书法家 , 擅茶道 , 仟鼎窑创始人 。 日前 , 他应朋友邀请来到上海和慈溪 。
采访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 , 我们也常常看到各种茶艺表演 。 作为茶道中人 , 请您谈谈对茶道的体会 。
邱镫锋:我用自己独创的“心门”泡法 。 有朋友相聚一起喝茶 , 我每次问对方想喝什么茶 , 我最喜欢的回答是对感觉的表达 , 有一个朋友回答说:我想喝一杯解脱的茶 , 那么我就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味道了 。 我最怕的回答是:随便 。 因为不同的水质、人、场合以及冲泡手法 , 同样的茶可以泡出不同的味道 。
我喜欢将茶的滋味用年轮来形容 , “18岁”的茶有着轻轻柔柔的茶香 , 虽然扬香很高 , 茶汤却很青涩 。 然而“40岁”的茶则更厚重壮实 , 犹如完全两种不同的茶泡出来的 。
茶道也许让人感觉玄了点 , 喝茶 , 首先是养生 。 唐代诗人卢仝一首《七碗茶歌》可谓道尽了他饮茶的心得 , 其中描写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 , 步步深入 , 极为生动传神:“一碗喉吻润 , 二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 惟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 , 平生不平事 ,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 , 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我自己喝到第三碗时已文思泉涌了 , 平复心情之后的第四碗可以达到心灵的健康 。 好茶可以带给人愉快 , 忘记烦恼的事 , 这样心灵就健康了 , 自然身体也健康了 。 而第五碗茶喝下后身体开始散热排汗 , 自然皮肤会好 。 我最赞叹第六碗的感觉 , 这可以通过时间来慢慢体验 。 卢仝止步于第七碗 , 也就是说茶在精不在多 。 其实 , 每壶茶掐头去尾的中段茶最佳 , 一般每种茶的精华就那么几泡 , 因此一壶茶最精华的也就那么当中几杯而已 。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 , 以茶驱睡气 , 以茶养生气 , 以茶除病气 , 以茶利礼仁 , 以茶表敬意 , 以茶尝滋味 , 以茶可行道 , 以茶可雅志 。 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 , 可行大道 。 陆羽也说懂茶之人必是“精行俭德”之人 。 老子说:无味之味 , 谓之大味 。 看来古人对茶道的理解比我们丰富得多 。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 , 也是生活的艺术 , 更是人生的艺术 。
采访人员:我们经常看到禅茶一味 , 或者茶禅一味 , 您如何理解禅与茶的关联?
邱镫锋:茶道讲究“清敬和寂” , 禅则注重修心养性乃至明心见性 , 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 。 其一 , 二者都源于生活 , 或者说二者都是一种生活方式 , 茶道是一种生活或生活方式自不待言 , 而禅说到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 , 有句古诗说得很好:“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 穿衣吃饭尽是禅机” , 不能把禅变成一种远离生活的隐遁潜修 , “行住坐卧都是禅” 。 其二 , 茶道与禅具有相同落点与归趣:即修养心性 。
采访人员:台湾的茶道与大陆的有什么区别?
推荐阅读
- 紫砂陶艺和紫砂壶的基本概念
- 如何鉴别紫砂壶名家印款真伪?
- 清代壶艺名家陈鸣远
- 中国紫砂名家杨凤年
- 紫砂名家陈仲美
- 近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
- 蒋彦:古朴的"大汉"陶艺
- 紫砂名家:刘小酩谈由茶感悟
- 茶具紫砂名家--施福生
- 中国紫砂名家:杨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