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喝岩茶喝到“苦涩” , 已是一种常态 , 亦是一道疑题 , 这几天无论是新茶友还是老茶客 , 不断发来关于岩茶“苦涩”的问题:是只有岩茶才这么“苦涩”吗?为什么有的岩茶带苦尾?“苦涩”是茶叶品质不好的表现吗?关于“苦涩”的一系列疑问下面给你想要的答案 。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 苦涩是茶的原味 , 古代称茶为"苦茶"便是最好的佐证 。 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要品尝苦涩 , 而是要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 , 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 。 而茶的回甘生津又源于茶的苦涩 。
武夷岩茶的“苦”与“涩”虽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 但往往相伴而生
“苦涩”本是茶叶与生俱来的品质特征 , 主要是因为茶叶内含的物质成分所决定 。 研究分析 , 茶叶内含的所有物质成分中有25%-30%的茶多酚和2%-5%的生物碱 , 而主导茶叶“苦涩味”的物质成分主要就是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
这也是茶叶内含的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质成分 , 所以“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存在一定道理 , 如果一泡茶完全没有苦涩 , 一定程度上说明茶叶的内质稀少 , 营养稀缺 , 茶叶滋味淡薄 , 保健功效尚低 。
茶为什么会有苦味?
目前 , 对茶叶苦味与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 一般认为茶叶的苦涩味是由于其中的儿茶素类多酚化合物所致;咖啡碱、可可碱、茶碱是影响茶叶苦味的原因 。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 , 茶叶苦味还来自于少数黄酮类物质 , 这些物质含量低 , 但其阈值低 , 苦味重 , 对茶叶的感官性质产生强烈影响 , 但是呈味物质复杂 。
从这个角度分析 , 所有的茶都是有苦味的 。 只是分正常的苦和不正常的苦 。
苦 , 也有令人快乐的!
在了解什么是正常状态前 , 先了解一下苦味的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 仅为0.0016% , 相对于甜、咸酸 , 苦在我们的口腔是最慢被捕捉的 , 但又比它们在口腔中持续时间更长 , 捕捉到的敏感性又是最强的 。
苦味对茶汤滋味品质有双重影响 , 一般茶汤中可以很快化解的苦味是能给人带来清爽愉悦的口感的 , 也是滋味口感不错的表现 。
“苦涩”的自然成因:
A.品种:
武夷山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库” ,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特性 , 其中多酚类物质成分含量高的品种 , 其特性中的“苦涩”表现较为明显 。 (紫芽的品种比黄绿芽的品种“苦涩味”重 , 黄绿芽的品种比深绿芽的品种“苦涩味”重)
B.季节:
包括温度、光照强度和降水量等等 , 气温高、光照足的条件下有助于茶叶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形成 , 因此夏茶比春茶的“苦涩味”更重;武夷山降雨量充沛 , 每年的降雨量大约在2000毫米左右 , 常年雨雾缭绕 , 多漫射光 , 日夜温差大 ,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 , 有利于茶树的氮代谢 , 促进茶树合成和积累比较多的含氮蛋白质、含氮氨基酸 , 以及含氮的芳香物质 , 而氨基酸含量大的茶叶其滋味醇爽、甘甜 , 苦涩微弱 。
C.生长环境:
【岩茶的“苦”与“涩”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包括土壤、日照时间、水分、海拔高度等等 , 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含量和比例 。 例如:坑涧和岗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山场 , 坑涧的日照时间短 , 日夜温差大 ,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较低 , 茶叶的香气表现为清幽细腻 , 茶汤甘甜;岗上的日照充足 ,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较高 , 茶叶的香气表现为浓烈、粗犷 , 滋味的苦涩明显 。 海拔越高的地方 , 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越低 , 氨基酸含量越高 , 茶叶滋味的甘甜度越好 。
推荐阅读
- 青茶|武夷山牛栏坑肉桂也能喝?快看看“牛肉”的正确打开方式!
- 泡岩茶为什么要用白瓷盖杯?告诉你有这几大好处!
- 武夷山茶叶里的“正岩”“半岩”“正山”“外山”指的是什么?
- 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 储存大红袍的方式技巧有什么?
- 茄汁蘑菇的做法 茄汁蘑菇怎么做好吃
- 香菇炖鸡肉的家常做法
- 肉末榨菜炒蚕豆的做法 肉末榨菜炒蚕豆怎么做
- 如何做“圆子”?
- 三黄鸡的做法 三黄鸡怎么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