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拉糖的时候 , 地上生一个炭炉 , 炉子的温度可以避免糖块发硬 。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烧红的铁刀将乳白色的中空长方形糖条切成小块 , 并裹上一层面粉防粘 , 糖葱就做好了 。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几十年过去了 , 柯佬弟右手常常抓糖的手指已经被烫到结起死皮 。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柯佬弟的小女儿不紧不慢地制作薄饼 。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生于1998年的柯创鑫从十来岁开始便全身心投入跟父亲学习糖葱的制作技艺 。
薄饼|甜蜜事业传四代 铁手铜指铸匠心
文章图片

糖葱薄饼 , 是葱白般的糖块外面裹上一张薄饼的潮汕传统小吃 。
夜幕降临 , 柯佬弟看着刚出炉的糖葱薄饼包装入盒、装箱 , 他才缓缓起身走到茶几前坐下 , 烧水、沏茶 。 “年过半百了 , 能够在忙碌间隙吃一口糖葱薄饼、喝一杯工夫茶 , 觉得十分舒坦哩 。 ”他说 。
柯佬弟是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福潭村人 , 今年59岁 。 他所说的“糖葱薄饼” , 是葱白般的糖块外面裹上一张薄饼的潮汕传统小吃 , 创于明代万历年间 , 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 据他介绍 , 福潭村(旧称“鸭潭乡”)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 , 村民就开始制作糖葱这一小吃 。
“我从10岁那年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做糖葱 。 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 , 大人们白天忙完农活 , 晚上还要制作糖葱 。 ”柯佬弟回忆说 , 每到晚上 , 家里的空气就满是甜甜的味道 。 当时他跟着爷爷和父亲在糖炉边帮忙 , 学习制作糖葱的技艺 , 还不忘捡糖葱碎屑吃 。 糖葱也因此成为他童年里最美味的零食 。 直到15岁 , 凭借着自己掌握的这门制作技艺和吃苦耐劳的性格 , 柯佬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
小小的糖葱需要繁琐的工序和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 。 “那时候 , 我们家很多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几乎都参与到糖葱制作中来 , 糖葱只在中秋节后到次年清明节前才会制作 , 其他时间气候潮湿、炎热 , 并不适合制作糖葱 。 ”柯佬弟认真地解析着每道制作工序——小小的一块糖葱经过熬糖、成形、甩白、拉糖 , 一条条充气糖条被分切成小段挂在墙壁上等待着完全凝固 , 这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 必须一一遵循 。
将白砂糖、少许油、水倒入柴火灶上的大锅中熬制 , 其间不断搅拌 , 不断沿着糖浆边缘刷水待熬煮成糖浆便需过滤 。 细密的滤布把杂质和没有完全融化的砂糖过滤出来 , 过滤完的糖浆需要继续入锅升温、重复搅拌 。 其间 , 柯佬弟不停地用手指判断糖浆的温度和火候 , 只见他从160℃的滚烫糖浆中徒手抓出一点糖浆放进冷水中加速凝固 , 再放入口中判断糖浆是否停火起锅 , 经验老到的他一尝就知道是否要进入下一步 。 几十年过去了 , 他右手常常抓糖的手指已经被烫到结死皮 , 还经常戏称自己炼成了“铁手铜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