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将唐宋并列, 誉称盛唐隆宋 。 实际上, 宋代积贫积弱, 建国之初就丧失燕云十六州, 山河璧缺 。 太宗、真宗、仁宗连战连败, 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后来连徽、钦二帝也被掳去做了金人的俘虏 。 这个“隆”字只能体现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 。 但豪强兼并, 官俸优厚, 贫富悬殊,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失败, 农民不断起义 。 北宋只有短短167年, 就忧患了167年, 南宋偏安一隅, 其困窘更不必说了 。
所以, 称宋以隆, 实在是一种恭维, 或者说是士大夫为苟安闲散、享乐优裕的托词 。
当然, 享乐自宫廷始 。 上有所好, 下必从之 。 小说《水浒传》中, 端王喜欢镇纸玉狮子, 小王都尉连玉龙笔架一并送他;端王爱踢气球, 高俅使出平生本事卑身奉陪 。 当今仁宗皇帝好茶, 大学士蔡襄便造了小龙凤团上贡, 还写了《茶录》讲品玩的方法 。
宋人玩茶有两种方法, 一为干玩, 一为湿玩 。 干玩就是欣赏极品的外观, 动眼不动手;湿玩眼手并用、研膏焙乳、鼻闻口尝 。
“湿玩”的来由可溯自“斗茶”, “斗茶”产生于贡茶的选送和不同茶饼的定价 。 能否达到进贡水平和卖出高价, 取决于茶家在比试中的竞争 。 这种竞争就是“斗茶”, 也被称为“茗战” 。
五代时, 福建建安一带就有“斗茶”活动, 入宋, 建安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茶区, 北苑又是太宗圈定的贡茶区, 为决出进贡品种, 遂使斗茶在建安兴隆起来, 每年新茶上市, 各茶区的茶家携带珍品, 身怀绝招, 前来比试 。 当地职官在福建转运使的率领下, 充当评判, 作出裁决 。
范仲淹①有《和章岷从事②斗茶歌》以纪此事: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水微开 。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嬉笑穿云去 。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树 。
终朝采掇未盈③, 唯求精粹不敢贪 。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兮圆中蟾 。
(以上第1段:写得天独厚的建茶生长环境、建茶的采摘和研焙制作过程 。 )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
鼎磨云外首山铜④, 瓶携江上中泠水 。
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 。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余香兮薄兰芷 。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
(以上第2段:写斗茶过程 。 因为是要献给天子的茶,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斗茶不敢有诈 。 )
吁嗟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⑤ 。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日之醉我可醒 。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⑥却得闻雷霆 。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
森然万象中, 焉知无茶星 。
商山丈人⑦休茹芝, 首阳先生⑧休采薇 。
长安酒价减百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⑨便欲乘风飞 。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
(以上第3段:写参加比试的茶有优良的品质和神奇茶功 。 它胜过饮酒、吃药 。 假使卢仝、陆羽在世, 他们也会赞美斗茶, 写入《茶经》 。 其中, 作者抒发了感慨, 作了独到的评价 。 )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茶诗, 古人把它和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 。 但是, 宋蔡正孙认为卢仝诗优于范仲淹诗 。 他在《诗林广记》中说:“胡苕溪云:‘《艺苑》以此二篇皆佳作, 未可优劣论 。 ’……余谓玉川之诗优于希文之歌 。 玉川自出胸臆, 造语稳贴, 得诗人之句法;希文排比故实, 巧欲形容, 宛成有韵之文, 是果无优劣邪!”
推荐阅读
- 茶诗-七律●三剑三歌,茶叶排名
- 茶诗入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孕妇可以喝菊花茶吗
- 唐代茶诗选
- 老舍赋茶诗一首
- 茶诗数篇
- 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项春霞茶诗精萃
- 茉莉花茶茶诗
- 春茶诗,枸杞子泡茶
-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