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柳州螺蛳粉:吃否吃否 , 应是汤鲜笋臭
中新社柳州5月17日电 题:柳州螺蛳粉:吃否吃否 , 应是汤鲜笋臭
作者 林馨
老挝留学生彭萍仍记得首次品尝螺蛳粉时 , 吓得“落荒而逃” 。 “当时只记得螺蛳粉非常‘臭’ , 嗦完头发、衣服上都是一股难以描述的‘臭’味 。 ”
但她没想到的是 , 日后自己竟深深迷上了这股“臭” 。 “虽然闻着臭 , 却越吃越好吃 , 现在我一周要吃三四次螺蛳粉 。 ”彭萍说 。
在广西五花八门的米粉中 , 柳州螺蛳粉可谓“臭名远扬” 。
走在柳州街头 , 一股特有的“酸臭”味从星罗棋布的螺蛳粉店中传出 , 不少网络主播远道而来直播嗦粉 ,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广西人素爱嗦粉 , 而“螺蛳+粉”的组合 , 与柳州地貌密不可分 。 穿城而过的柳江蕴藏着大量石螺 , 不同于普通田螺 , 石螺肉小巧 , 口感脆嫩 , 入味紧凑 。 据考古发现 , 早在约2万年前 , 居住在柳州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 , 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有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柳州夜市逐步繁荣 , 不少食客在吃米粉时要求加入鲜辣螺蛳汤 。 久而久之 , 柳州螺蛳粉就此诞生 。
“自我有记忆起 , 基本上走过柳州市每一条街头小巷 , 都能闻到螺蛳粉特有的味道 。 ”1979年 , 何涛的父母赶“时髦” , 在路边开起螺蛳粉摊 。 如今 , 嗦着螺蛳粉长大的何涛 , 成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 还将螺蛳粉店铺开到中国各地 。
“传统柳州螺蛳粉用螺蛳、猪骨、鸡架熬汤数小时 , 以米粉为主食 , 加入特定配料制作而成 。 ”何涛一边向采访人员介绍 , 一边麻利地将酸笋、葱花、花生、木耳等配菜放入碗中 , 再浇上一勺浓郁鲜爽的灵魂汤底 , 一碗“又香又臭”的螺蛳粉便端到食客面前 。
螺蛳粉的“臭”源于其“点睛之笔” , 酸笋 。
腌制酸笋要用到“祖传绝招” 。 据何涛介绍 , 首先要挖一个9米深的地窖 , 用山泉水让竹笋自然发酵数月 , 腌制后放上红油炒制 。 如此秘制的酸笋 , 让螺蛳粉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 。
“每个人都在追寻记忆里的味道 , 因此在做产品创新跟研发时 , 不能忘记螺蛳粉本身的味道 。 ”目前何涛在中国各地开有数十家螺蛳粉店铺 , 每家店都会配一个300斤的汤桶 , 用于现熬螺蛳汤 , 以保证螺蛳粉的原汁原味 。
“我儿子带同学到店里吃粉 , 会比谁的辣椒放得多 , 很刺激 , 吃完又特别快乐 。 而对于外地人来讲 , 可能吃一碗螺蛳粉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 ”在何涛看来 , 火辣酸臭的螺蛳粉也蕴含着柳州人敢闯敢拼的勇气与激情 。
2014年 , 方便流通、速食的袋装螺蛳粉问世 , 开始“飞”往中国各地 , 甚至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 。 2021年 ,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逾500亿元(人民币 , 下同) , 全年出口额约5256万元 。
谈及螺蛳粉从路边摊“走红”为百亿产业 , 何涛说“秘方”有两个:守住灵魂和不断创新 。
【中华|【寻味中华】柳州螺蛳粉:吃否吃否,应是汤鲜笋臭】如今 , 柳州螺蛳粉原、配料种养、采购、加工等全产业链地方标准陆续发布 , 用标准化守住柳州味道与质量 。 与此同时 , 创新配方亦在不断研制中 , 为海内外嗦粉人提供多一重体验 。 (完)
推荐阅读
- 草原|散文:草原大肉饼
- 田螺|双男主|古代御厨反穿到现代的美食文,全篇流口水
- 白切鸡|白斩鸡 舌尖上的美食 家常菜
- 卤鸡爪|江西这三道美食有着耐人寻味的名字,是来庐山必尝的罕见美味!
- 凉面,互动,凉面,凉皮|深夜互动 | 你更喜欢吃凉皮还是凉面?
- 大口|舔屏级韩式烤肉!【千葵居炭火烤肉】109元吃超值4人餐!风情牛仔粒口口爆汁!满足无限肉欲,大口吃肉走起来!
- 鹅卵石|用“鹅卵石”来煮鱼?给四伯爷换个花样做火锅水煮鱼,成菜鲜嫩
- 吃法,组合,吃法,煲仔饭|一锅煲仔饭,可以组合上百种吃法?
- 张纹综|马来西亚举办裹粽子比赛【图】
- |荤食主义者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