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茶学小识:茶叶审评


四 茶学小识:茶叶审评

文章插图
 
内质审评之汤色
内质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项目, 将杯中冲泡浸出的茶汤倒入审评碗, 茶汤处理好后, 可先嗅杯中香气, 后看碗中汤色(绿茶汤色易变, 宜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再尝滋味, 最后察看叶底 。
1、汤色
指茶汤色泽, 汤色审评要快, 因为多酚类溶解在热水中后与空气接触, 很易氧化变色, 使绿茶汤色变黄甚至变红, 青茶汤色变红, 红茶汤色变暗, 尤以绿茶变化更快, 时间过久使汤色混浊而沉淀 。 故绿茶宜先看汤色, 即使是其它茶类, 在嗅香前宜先很快看一遍汤色, 做到心中有数, 并在嗅香时, 把汤色结合起来看, 尤其在严寒的冬天, 可避免嗅了香气 , 茶汤已冷或变色的缺点 。
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混浊度三方面去评比 。
色度:茶叶汤色除与茶树品种、环境条件和鲜叶老嫩有关外, 还与鲜叶加工方法不同有关, 使各茶类具有不同颜色和汤色, 而且由于加工技术上产生的问题会出现不正常的色 。 在评比汤色时, 主要从正常色、劣变色和陈变色三方面去看 。
正常色: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制成的茶, 冲泡后呈现的汤色, 亦即各茶类应有的汤色 。 如绿茶绿汤, 绿中呈黄;红茶红汤, 红艳明亮;青茶汤色橙黄明亮;白茶汤黄浅而淡;黄茶黄汤;黑茶汤橙黄浅明等 。
劣变色:由于鲜叶采运, 摊放或初制不当等形成变质, 汤色不正, 如鲜叶处理不当, 轻则汤黄, 重则变红 。 杀青不当有红梗红叶, 汤色变深或带红 。 绿茶干燥炒焦, 汤黄浊 。 红茶发酵过度汤深暗等 。
 
四 茶学小识:茶叶审评

文章插图
 
陈变色:陈化是茶叶的特性之一, 在通常条件下贮存, 随着时间延长而陈化程度加深 。 由于初制各工序不能持续, 形成脱节, 如杀青后不能及时揉捻, 揉捻后不能及时干燥, 使新茶制成陈茶色, 如绿茶的新茶汤色绿而鲜明;陈茶灰黄或灰暗 。
亮度:指亮暗程度 。 亮指射入的光线, 通过汤层, 吸收的部分少而被反射出来的部分多 , 暗却相反 。 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 亮度差的品质亦次 。 茶汤能一眼见底为明亮, 如绿茶看碗底反光强就明亮, 红茶还可看汤面沿碗边的金黄色的圈(称“光圈”)的颜色和厚度, 光圈的颜色正常, 鲜明而宽的亮度好;光圈颜色不正且暗而窄的, 亮度差品质变差 。
【四 茶学小识:茶叶审评】混浊度:指清澈或混浊程度 。 清指汤色纯净透明, 无混杂, 一眼见底, 清澈透明, 浊与混或浑含义相同, 指汤不清且糊涂, 视线不易透过汤层, 难见碗底, 汤中有沉淀物或细小浮悬物 。 劣变或陈变产生的酸、馊、霉、陈的茶汤, 混浊不清 。 但在浑汤中要区别下述二种情况, 即“冷后浑”或称“乳状现象”, 这是咖啡碱和多酚类的络合物, 它溶于热水, 而不溶于冷水, 冷后被析出, 所以茶汤冷后所产生“冷后浑”是品质好的表现 。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鲜叶细嫩多茸毛, 如高级碧螺春, 茶汤中多茸毛, 浮悬在汤层中, 这也是品质好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