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端午节到了,如何更健康地“粽”享美味?

豆沙|端午节到了,如何更健康地“粽”享美味?
文章图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 , 总少不了吃粽子 。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或煮制而成的食品 , 用箬叶(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 , 其主要原料是糯米、馅料 , 按形状可分为正(斜)三角形、正(斜)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 。 按口味可分为甜味棕、咸味棕和碱味棕等 。 按馅料可分为绿豆棕、五花肉棕、豆沙粽、八宝粽、火腿粽、冬菇棕、蛋黄粽、腊肉香肠棕、莲子棕等 。
不过 , 吃粽子也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 , 往年因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 。 如果食用不当 , 很容易消化不良、呕吐、拉肚子 , 那么 , 在选购、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 , 如何才能更健康地享用粽子的美味呢?
粽子馅保证“四少一多 , 杂粮为主”
可以适当替换一部分糯米
包粽子时 , 掌握“四少一多 , 杂粮为主”的大原则 , 即少油、少碱、少糖、少盐、多膳食纤维 。 在原料选择上 , 增加粽子的纤维质、膳食纤维含量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 。 主料糯米以部分杂粮取代 , 如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等 。 一方面 , 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 , 胃肠排空需时较久 , 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另一方面 , 增加纤维质含量 , 促进胃肠道蠕动 , 预防便秘 , 更有益于健康 。
【豆沙|端午节到了,如何更健康地“粽”享美味?】肉粽因咸香扑鼻也非常受人们喜爱 , 但其缺点是饱和脂肪含量高 , 若能多用瘦肉 , 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肥肉则更佳 。
豆沙粽一般热量较高 , 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 , 豆沙粽多经动物油脂炒过 , 热量可谓数一数二 。 最好以植物油取代动物油脂 , 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
粽子最好要趁热吃
睡前两小时不宜再吃
食用时 , 粽子要充分加热 , 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 粽子应趁热吃 , 加有油脂、肉类、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凉吃 , 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 , 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 应确保烧熟煮透 。
正常成年女子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 , 男子最好不要超过5个 。 老年人和儿童应适量减少 。 粽子属于主食 , 三餐均可食用 , 早餐甚至更合适 。 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 , 饮食数量较少 , 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方便 。 素粽子的热量虽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 , 但毕竟属于粮谷类 , 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食用量 , 否则会带来过多的能量摄入 , 引起体重上升 , 还可能因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 一般来说 , 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
吃粽时 , 应搭配蔬菜、水果 , 如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等 , 缓解胃肠道不适 , 促进胃肠道蠕动 , 最好不要餐餐以粽果腹 , 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 。 建议搭配时令蔬菜 , 餐后来份水果 , 因为粽子一般只提供6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和油脂 。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 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 , 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 如西瓜等 。
粽子并非“老少皆宜”
以下几类人群吃粽子要适量
说了这么多 , 还是需要给大家提个醒:我们常说一些食物老少皆宜 , 粽子还真不是 。 粽子好吃 , 但并非人人都适宜 。 以下这几类人群就不适宜吃粽子 , 所以在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