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夜读|古典主义的端午

1
在江南 , 端午这天不吃粽子 , 说不过去 。 端午前几天 , 村里人就把收着的干箬叶放在水里浸泡 , 泡软了 , 准备着裹粽子 。 也有去山上采新鲜箬叶的 , 新鲜箬叶包裹的粽子 , 煮起来自有一种草木的清香 。
端午裹粽子 , 大概是江南普遍的习俗 。 为什么要吃粽子 , 小孩子都说得出来 , 是为纪念屈原 。 从起源上说 , 这个节日本质上是有一点忧伤的 。 然而粽子的裹法 , 各处还是有些不一样 。 北方的粽子 , 多是甜粽 。 甜粽以碱水制之 , 或放两粒小枣 , 蘸糖吃 。 咸粽就蘸酱油吃 。 越到南方 , 花样越多 , 传统的广东粽子配料就有蛋黄、莲子、豆类、火腿或腌肉、冬菇等 , 粽子的个头也大得多 。
江浙的粽子 , 比广东粽子朴素些 , 比北方的又精致些 。 最有名的是嘉兴粽子 。 苏州粽子也有名 , 以箬叶或菰叶裹之 。 杭州城北塘栖镇上 , 汇昌粽尤为有名 。 一般人只知塘栖枇杷 , 不知汇昌粽 。 不同于嘉兴粽和湖州粽 , 汇昌粽比较有特色 , 有斧头粽、枕头粽、尖角粽和猪脚粽等多种;在制作工艺上 , 汇昌粽以五花肉、绍兴酒、土糯米、青竹叶为原材料;在蒸煮过程中 , 又强调“千滚不如一焖” 。 一百只粽子放入加有老汤的铁锅中耐心煮 , 食来口感鲜糯 , 回味无穷 。
母亲裹的粽子 , 跟胖乎乎的嘉兴粽子不一样 , 母亲包起来是修长的一只 , 四只角 。 裹粽子的绳索 , 是用的棕叶 , 晒干 , 又浸了水 , 韧性十足 。 母亲喜欢把粽子裹得实实的 , 棕叶绳子扎得紧紧的 , 柴火灶里大锅煮着 , 煮得满室飘荡粽子香 。
江南人过端午隆重 , 且历史悠久 , 《清嘉录》卷五记道:“五日 , 俗称端五 。 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 , 妇女簪艾叶、榴花 , 号为端五景 。 人家各有宴会庆赏 。 端阳 , 药市酒肆馈遗主顾 , 则各以其所有雄黄、芷术、酒糟等品 。 百工亦各辍所业 , 群入酒肆哄饮 , 名曰白赏节 。 ”
端午的仪式感是很强的 。 对于孩子来说 , 端午还要在手腕脚腕系五彩丝线 , 谓之“端午线” 。 据说这是从宋代传下来的习俗 , 也叫“长命缕” 。 端午这天系上 , 一直到六月六那天丢到瓦背上 , 让鸟儿衔去 。
也有别地方的说法 , 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 , 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 , 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 不过 , “端午线”和给小孩子额头用雄黄酒写个“王”字一样 , 大雅久不作 , 习俗渐渐也会湮灭 , 只有粽子还是年复一年 , 在端午节按时出现——现在的端午 , 因为临近高考 , 据说有的地方 , 老师或是家长会把粽子系一个在门框上 , 让孩子经过时高高地蹦起来 , 用头去顶一下——这是新的习俗 , 寓意“高中” , 也很有意思 。
人家|夜读|古典主义的端午
文章图片

5月28日 ,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西洲街道西洲社区的居民在包粽子 。
2
有一次 , 我到杭州北面的小镇塘栖去 , 发现那里的粽子很有趣 , 居然有雌雄之分 。 老人家说 , 以前姑娘小伙们的定情物就是粽子——相亲之日 , 小伙子带的三角粽 , 是雄粽 , 姑娘带的刀斧粽 , 是雌粽 。 小伙看上谁家姑娘 , 就把雄粽递到姑娘手里 , 如果姑娘中意 , 就会把雌粽回赠给小伙 。 从粽子入手 , 一场淳朴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
老家常山的习俗里 , 男女小伙定了人家 , 到了端午、中秋是要送节的 。 这一天 , 小伙子挑一担东西 , 送到姑娘家去 , 一般是有肉有酒 , 有面有烟 。 面是索面 。 端午时候就送粽子 , 中秋就添上月饼 。 送端午的人 , 挑一副箩筐的担子穿过田野中间的路 , 步行很远 , 送到女方家里去 , 这个过程有一种悠远的情意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