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 ,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 , 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 , 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 , 全长近四千多公里 ,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 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 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 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意义 。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历史探源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据史料记载 , 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 , 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 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 , 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 , 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
隋唐时期 , 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 , 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 , 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 , 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 , 中途辗转西伯利亚 , 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
国 。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从唐代开始 , 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 。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 , 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 , 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
北宋时代 , 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 , 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 , 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 。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元代时 , 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
明代 , 继续元之驿站制度 , 对有破损者限期恢复 , 与此同时 , 明朝对驿道上的要津、渡口之管理有所强化 。 明朝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 , 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经由康区而入西藏 , 作为主要“茶道”的川藏线 , 经济价值大增 。 明太祖洪武年间 , 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 。 明万历年间 , 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 , 中等二十 , 下等十五 。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 , 羌马一何殊 。 ”“羌马与黄茶 , 胡马求金珠 。 ”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
至清代 , 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 , 私茶商人较多 , 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 。 清朝雍正十三年 , 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 , 至清代止 , 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 。 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 , 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 , 用自己的双脚 , 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
因社会动荡、战争、清政府腐败等种种原因 , 茶马古道伴随着普洱茶产业的迅速衰落 , 也被废弃了 。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名称由来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文章插图
 
1990年的夏天 , 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来到了川滇藏的三角地带 , 他们要印证茶马之道的真实存在 , 并在沿途进行一些学术考察 。
他们这次行程经受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考验 , 随时都要面对死亡的危险 , 深山的洞穴中 , 陡峭的岩石下 , 一堆堆白骨 , 提醒着他们行走此路的艰难 。 最后 , 他们用三个多月的时间 , 步行两千多公里 , 翻越几十座4700米以上的大雪山 , 跨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数十条激流险滩 , 对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语言文化作了系统的考察 , 收集记录了近百万字的资料 , 拍下了三千多张纪实照片 , 录下上百盘民间故事和音乐磁带 , 采集了上千个实物标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