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二 )



    3、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治虫,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

    (3)选择、推广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绿僵菌、乳状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

    三、无公害茶叶加工贮运技术

    1、采摘与鲜叶保鲜 。

    (1)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先发先采,采强留弱,采高留低,采中留侧 。 手法上,用折采或提采,禁止用指甲掐采,用手扭采、捋采、抓采 。

    (2)幼龄茶树贯彻以养(树)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即三足龄茶树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或一叶采 。 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以养为辅的原则,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采 。

   (3)采下的鲜叶置于清洁的竹篓中,不能挤压,并及时送往加工车间,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厚度约10厘米左右,摊放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做到及时加工制作 。

    2、茶叶加工 。 无公害茶应严格按照产品企业绿色和有机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工 。 根据不同茶类、原料(鲜叶)级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 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 。 若发现有次品或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

    3、茶叶贮运保鲜 。 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 。 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 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 。 有机茶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 。 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天然)食品 。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茶叶保鲜库,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挖掘保鲜库的经营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

    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

    1、推广应用“茶树嫁接换种”新技术 。 选用发芽早、经济性状好、品种优良的健壮枝条,采用短穗低位嫁接法,将一批品种混杂、单产低的老式茶园改换成高产优质的良种茶园 。

    2、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虫网,局部改善茶园小气候 。 并在茶树生态系中,利用有害生物种群和有益生物种群间的平衡规律、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个体间化学通讯联系等高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综合治理有害生物 。

    3、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类,降解茶鲜叶中的农药残留量 。 降解剂直接喷洒在茶蓬上,经5—7天就可将80%的农药残留物除去 。 该降解剂是南京农业大学李顺鹏教授发明的,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大绿色食品测试中心和南京铁道医院联合检测安全合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