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起源( 三 )


到了元朝 , 元世祖平云南后 , 元朝派王族到云南执政 , 少数民族也被迫迁移 , 有的到了更边远所谓充满瘴气的边疆 , 蒙氏加工方法与习俗则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流传 。
在明代 , 明王朝大力援助云南 , 云南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有了广泛的交流 , 蒙氏“晒青紧压茶”在云南得到大普及 。 明朝谢肇制的《滇略》才有了“士庶所用 , 皆普茶也 , 蒸而团之”的记载 。 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地 , 交通不便 , 消费习俗转换也没有中原地区快 , 明朱元璋下诏废除团饼茶兴散茶 , 并未影响云南的紧压茶 , 因而 , 云南紧压茶得以保留 。
明朝以后 , 人们对普洱茶养生保健效果的逐步认识 , 名著《红楼梦》中就有了记述的普洱茶消食保健的功效 , 甚至 , 焖一罐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而科技著作《物理小识》、《本草纲目拾遗》等也有了相关记述 。 这样 , 普洱茶不仅没有随其它团饼茶衰落 , 反而在清朝得以发展 , 甚至成为了贡茶 。
以上就是普洱茶(团饼茶)继承唐朝饼茶历史 , 而在明清两代得以发展的历史脉络 。
【普洱茶起源】三、盛唐、南诏与普洱茶
很多普洱茶史的研究者在提到《蛮书》时 , 只注意到了“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他们只注意到了地域概念----什么地方产茶 。 而忽视了其它四个重要的环节:
加工工艺
品饮习俗
民族:蒙舍蛮
历史背景:盛唐与南昭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 , 我们会获得许多有趣的结论 。
关于蒙舍蛮
秦汉以来 , 云南为益州郡 , 而益州包含滇与巴蜀之地 , 益州郡为益州的一部分 。 据《滇考》载 , “汉武帝平滇 , 初置益州郡 , 益州刺史治成都 , 兼理滇、蜀 。 至三国 , 诸葛亮南征 , 破孟获平南中 , 改益州郡为建宁 , 以别于益州之名 。 诸葛亮班师 , 立南征碑纪念其功绩 , 立铁柱镇诸蛮 , 后分设建宁、兴古、永昌、云南四郡 , “永昌”即现在的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 。 “云南”为现在的大理地区 。
永昌以其悠久的哀牢文化孕育了蒙舍诏 。 “诏”者王也 , 据《云南志》载 , 蒙舍诏自言源于永昌沙壹 , 而永昌的哀牢人有北迁至巍山者 , 久而久之 , 与原居此地的昆明人融合始称为“蒙舍蛮” 。 巍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南诏发源之圣地 。 南诏初期 , 滇西有六诏 , 蒙舍诏在其它五诏之南 , 所以称为南诏 。
唐王朝为了遏制吐蕃势力 , 采取了扶持地方势力的策略 , 永昌与吐蕃最为接近 , 蒙舍诏自然就获得了青睐与大力扶持 。 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与兼并 , 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 蒙舍诏统一洱海为中心的滇西地区 , 唐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 , 天宝七载 , 阎罗凤册袭云南王 。 随后 , 阎罗凤奉唐朝之命 , 兼并滇池区 , 统一云南 。 贞元十年 , 唐置云南安抚使司 , 并册封异牟寻为云南安抚使司的土长-----南诏王 , 至此南诏称雄于中国西南边疆 。
关于银生城界诸山与云南古茶区
《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而后来的《普洱府志》又云:普洱古属银生府 , 则西蕃之用普茶 , 以自唐时 。 这划定了普洱茶大致的产地范围 。 据《蛮书》的历史背景 , 银生为南昭国的八大行政区之一银生节度 , 也称开南节度 , 银生城为现在的思茅地区景东县 , 开南城则位于现在的景东县文井乡开南村 , 银生节度辖区为:西双版纳、思茅 , 另外还有临沧的部分地区 。
南昭政权的行政辖区:十赕区(贞元十年前后为六赕)为南昭的直辖区(洱海地区);永昌节度(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银生节度亦称开南节度(银生城为思茅景东县 , 银生节度含思茅、西双版纳诸地 , 以及临沧的部分地区);弄栋节度(今楚雄、姚安等地区) , 其下有会川都督(会理至大渡河一带);宁北节度 , 后改剑川节度(包括洱源、剑川、鹤庆、兰坪等地);丽水节度(伊洛瓦底江上游两岸);铁桥节度(迪庆、丽江地区及盐边诸地);拓东节度(昆明、曲靖、昭通) , 其下辖通海都督(红河、文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