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茶的茶史溯源( 二 )



  以后献媚者采制奉献官府,地方官府又视作进阶宝物,进贡皇上,自唐朝以始,蒙山茶就列为“贡茶”沿袭至清,年年岁岁采制贡茶,极为神秘 。每逢初春发芽,县官即择好吉日,穿上朝服,率领僚属并各寺院和尚,敲锣打鼓,上山朝拜“仙茶” 。待烧香礼拜之后,开始采摘茶芽,规定先采三百六十叶,交制茶僧负责炒制 。炒制时寺僧要一边盘坐诵经,一边在釜中翻炒,然后用炭火焙干,贮入两个银盒中,快马送京,以供皇帝祭祀天地祖宗之用 。凡上清峰茶树上采摘的仙茶,称“正贡”,其他山峰上采下的芽叶统称“凡种” 。仙茶采后即采“凡种”嫩芽,制成二十斤,装十八锡罐,陪贡入京,称为“陪茶”专供帝王享受 。据《名山县志》载:蒙山贡茶园,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精细,各司其职,负责到底 。山上还专门筑有“石屋”,供采制贡茶之用,今蒙山上仍有“贡茶石院”的遗迹 。一千多年来,蒙山名茶一直成为帝王将相的专利品,广大劳动人民有采制之义务,而无享受之权利 。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蒙山建立了国营茶场,垦复和发展了几千亩茶园,先后生产了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人们称赞蒙山茶是:万紫千红花色新,春报精品味独珍 。银毫金光冠全球,叶凝琼香胜仙茗 。

蒙顶茶的茶史溯源

文章插图
  传说之二

  相传,很久以前,青衣江有鱼仙,因厌倦水底的枯燥生活,遂变化成一个美丽的村姑来到蒙山,碰见一个名叫吴理真的青年,两人一见钟情 。鱼仙掏出几颗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 。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 。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 。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 。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很美满 。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 。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 。鱼仙无奈,只得忍痛离去 。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 。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 。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 。

  茶史溯源

  历史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 。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 。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 。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 。蒙顶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千年之久 。

  新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 。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 。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礼茶 。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