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两诗 , 可以看见诗人写茶的手法是素朴的 , 心意是诚挚的 。 诗中文字浅白 , 且层层递进的结构易于记诵 , 这些都有助它们流传久远 , 不仅为爱茶者所共咏 , 亦为非爱茶者所共赏 。
【三】
初唐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闻名于世 , 其中有名句「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其中虽未点出「茶」 , 但茶生在山中、入于清水 , 诗人对其亦曾有颂咏之作 , 兹录〈西山兰若试茶歌〉如下:
山僧后檐茶数丛 , 春来映竹抽新茸 。 宛然为客振衣起 , 自傍芳丛摘鹰嘴 , 斯须炒成满室香 。 便酌砌下金沙水 , 骤两松声入鼎来 , 白云满盅花徘徊 , 悠扬喷鼻宿酲散 。 清峭彻骨烦襟开 , 阳崖阴岭各殊气 , 未若竹下莓苔地 。 炎帝虽尝未辨煎 , 桐君有录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 , 自摘至煎俄顷余 , 木兰坠露香微似 , 瑶草临波色不如 , 僧言灵味宜幽寂 , 采采翘英为嘉客 。 不辞缄封寄郡齌 , 砖井铜炉损标格 , 何况蒙山顾渚春 , 白泥赤印走风尘 。 欲知花乳清冷味 , 须是眠云跂石人 。
同为咏茶之诗 , 刘禹锡之异于卢同 , 乃在前者赋与茶更丰富的形而上意涵 , 一则为天地灵气的结晶 , 二则为有德之士方能识得的极味 。 试看 , 一开头的「山僧」即点出诗人寄居山林寺院 , 与僧人寝息相关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哲学的生活 , 思考的生活 , 于是茶也成为哲学与思考的投射物 。 诗人续写茶半卷而未舒 , 有如鹰喙 , 僧人采摘之后 , 在阳光、水、雨声与白云之中煎制新茶 , 这整个情境运用到眼耳口鼻等感官意象 , 直截唤起读者对于美感(或者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反应 , 而在另一方面 , 又将镜头拉高拉远 , 写到崖岭、炎帝与桐君 , 使得「茶」不框限于一时一地之物 , 反而是时间与空间两重坐标所无法丈量的一种精神 。 继之 , 诗人以拟人口吻言「茶叶生长时的心情」 , 谈及茶之所以有「采采翘英」的青青盛貌 , 乃是出于一片等待「嘉客」的衷诚 。 唯有那嘉客才能懂得茶的真正滋味 。 嘉客者 , 谁也?这是诗中并未明说 , 却深蕴微妙的关键 。 有一种可能是 , 「茶」即为诗人自况 , 而他所等待的是能重用他的贤君 , 或者是一个能与他惺惺相惜的知音 , 或者是一页能洞察他、欣赏他、赞扬他的历史 。
刘禹锡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 , 终其一生 , 我们可以说 , 如果他就是那满怀等待的茶蕊 , 那么他是带着失望而死去了 。 他一生穷困 , 柴米可能都不太足够了 , 茶作为一种休闲饮料 , 显然并不能提供他口腹温饱 , 而是扮演着精神食粮的角色 。 对于庸庸碌碌的俗子来说 , 吃饭比喝茶重要得多 , 但是 , 对刘禹锡却可能恰恰相反 。 茶的长处是说不出的 , 是一种气韵、一种向往和执着 , 而它的短处却显而易见 , 正在它们质轻和无用 。 刘禹锡在面对茶时 , 恐怕也相近于面对自己潦倒的人生!
失意却不失志 , 我以为这是刘诗最动人处 。
英雄也有不得不气短的时候 , 那么 , 就沏一壸茶罢 。
【四】
宋人品茶之风不逊于唐 。 范仲淹有〈和章岷斗茶歌〉 , 在这个平民文化兴起的时代中 , 咏茶诗又是一番新气象:
年年春自东南来 , 建溪先暖冰微开 。 溪边奇茗冠天下 , 武夷仙人从古栽 。 新雷昨夜发何处 , 家家嬉笑穿云去 。 露芽错落一番荣 , 缀玉含珠散嘉树 。 终朝采掇未盈檐 , 唯求精粹不敢贪 , 研膏焙乳有雅制 , 方中圭兮圆中蟾 。 北苑将期献天子 , 林下雄豪先斗美 , 鼎磨云外首山铜 , 瓶携江上中泠水 。 黄金碾畔绿尘飞 , 紫玉瓯心翠涛起 。 斗茶味兮轻醍醐 , 斗茶香兮薄兰芷 。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 胜若登仙不可攀 , 输同降将无穷耻 。 吁嗟天产石上英 , 论功不愧阶前冥 。 众中之浊我可清 , 千日之醉我可醒 。 屈原试与招魂魄 , 刘伶却得闻雷霆 。 卢同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 森然万象中 , 焉知无茶皇?商山丈人休茹芝 , 首阳先生休采薇 。 长安酒价减千万 , 成都药市无光辉 , 不知仙山一啜好 , 冷然便欲乘风飞 。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 赢得珠玑满斗归 。
推荐阅读
- 闲对茶经忆古人
- 女人什么脸型最命苦 女人什么脸型不好
- 大暑怎么避暑古人(古人大暑避暑的方法)
- 茶叶评审
- 古人长寿的秘密——枸杞水
- 古人称“茶为万病之药”的历史记载
- 幽默大理石雕塑 带领大家从新角度认识古人
-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
- 曾流行一时的“漱口茶”
- 没有手机,没有飞机高铁,古人是怎么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