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黄茶之一 , 但真正产于原产地——洞庭湖君山岛的极少 , 可谓凤毛麟角 。 君山产茶有悠久的历史 , 据君山岛上的崇圣寺墙上明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石碑文记载 , 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 , 由其妃子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 。 从有文字记载的歌赋和史料记载来看 , 唐代君山岛即已开始产茶 。 由于君山岛的面积仅为0.96平方公里 , 茶园面积最多时只有470亩 , 所以原产地君山银针产量较少 。 君山银针品质独特 , 驰名中外 , 除了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独特的加工工艺外 , 还与君山岛上的气候、土质、植被密不可分 。 君山岛上土壤肥沃 , 多为砂质土壤 , 年平均温度16~17℃ , 年降雨量为1 340毫米左右 , 相对湿度较大 。 春夏季湖水蒸发 , 云雾弥漫 , 岛上树木丛生 , 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 山地遍布茶园 。 清代 , 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 。 “尖茶”如茶剑 , 白毛茸然 , 纳为贡茶 , 素称“贡尖” 。 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 , 味醇甘爽 , 汤黄澄高 , 芽壮多毫 , 条真匀齐 , 着淡黄色茸毫 。 冲泡后 , 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 , 徐徐下沉 , 再升再沉 , 三起三落 , 蔚成趣观 。 【白银盘里的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 , 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 , 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 , 经拣选后 , 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 。 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 。
推荐阅读
- 白茶的存储
- 山泉煎茶有怀
- 如何制作白片茶
- 制作白片茶的四道工序
- 白毫银针的制法
- 沩山白毛尖制造工艺
- 泉岗煇白制作
- 安吉白片采制工艺
- 峰顶山白茶的制作工艺
- 疯狂!这只白酒股17个交易日翻倍,顶级游资身影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