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湾茶业共推低碳种植模式

来自福建各地和台湾各主要产茶乡镇、茶企的1200余位代表齐聚泉州安溪 , 进行了一次重要交流 , 推动两地茶业的合作实现了“原产地”层面的对接 。
将合作推向深层次
闽台茶叶同根同源 , 产茶大省福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故乡 , 拥有10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 , 有“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的产业特点 。 而台湾地区目前有13个县近60个乡镇产茶 , 各地特色不同 。 在台湾2000多万人口中 , 60%以上的台湾同胞有饮茶的习惯 , 并且以乌龙茶为主 。 台湾的茶产业高度发达 , 历史上 , 台湾茶叶生产的创始者 , 都是从福建移居台湾的 。 如今 , 两地的茶产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 在此基础上 , “首届闽台茶乡交流大会”在安溪举行 。 此次盛会旨在促进两地产茶乡镇的对接 , 从“原产地”的层面加强闽台茶产业的交流和合作 。
【福建台湾茶业共推低碳种植模式】“台湾茶叶品种、制裁技术都源自福建 , 经过200多年的经营、改良、发展 , 茶叶精深加工、茶叶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和贸易营销理念已比较先进 。 ”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光普先生表示 , “安溪拥有驰名世界的茶叶品牌、珍贵的茶树品种资源、悠久深厚的茶文化 , 闽台两地有着互补性很强的茶业合作空间 。 ”
安溪的感德镇荣获“中国茶叶第一镇”的殊荣 , 该镇镇长陈志明在当天的交流会上介绍了发展茶产业的独到经验 。 仅5万多人口的感德镇 , 现有铁观音茶园5.8万亩 , 年产茶叶4500吨 , 年产值10多亿元人民币 。
近年来 , 闽台在茶叶科技、经济、茶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 。 目前 , 台商在福建兴办茶企60多家 , 种植高标准茶园5万多亩 , 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 。 其中40余家台资企业进驻安溪 , 总投资超过2亿元 。
“但是 , 当前闽台合作并没有涉及茶产业研发和技术等方面 , 也没有达到深层次的良性互动发展阶段 。 ”陈光普认为 ,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实施 , 两岸茶乡、茶企应抓住这一契机 , 尽快展开全方位茶产业合作 , 提升竞争力 , 推动两岸茶业走向世界 。
努力缔结茶乡联盟
为了进一步促进闽台茶业的交流与合作 , 与会代表还讨论通过并发表了《闽台茶乡共同宣言》 。 《宣言》称:绿色、低碳、环保、休闲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 , 有机、低碳、健康成为今后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弘扬中华国饮之精粹 , 保护海峡两岸茶叶品牌 , 闽台茶人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 未来 , 闽台产茶乡镇将就以下方面共同努力:增强茶叶卫生质量意识;保护植被 , 建设生态茶园 , 营造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宣传推广茶叶有机、低碳种植模式 , 科学施肥用药 , 少用化肥、高氮素量肥 , 多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农家肥料、生物农药;科学种植、生产 , 节约资源 , 减少污染 , 严把茶叶质量关 , 确保茶叶的健康饮用;加强闽台茶叶科技成果、茶文化等的交流合作 , 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缔结闽台茶乡联盟 , 共同把茶业做强、做大、做好、做优 。
“缔结闽台茶乡联盟 , 加强闽台两地茶叶科技成果、茶文化等交流合作”等内容 , 作为《闽台茶乡共同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使闽台两地茶乡、茶企代表对未来两岸茶业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 安溪茶企代表、三和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山表示 , 台湾很多乡镇尤其是茶乡的特色与福建极为相似 , 可交流的地方很多 , 与台湾茶业的对接是安溪茶企的普遍意愿 , 对促进闽台茶业的多元化和相互提升意义重大 。 台湾茶乡代表则表示 , 台湾至今保持着“以茶代酒”、“以茶会友”的待客习俗 , 茶作为闽台两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最合适不过 , 相信“共同宣言”将为两地茶乡人民及爱茶人士谈合作议发展提供助力 , 为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打下良好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