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俄罗斯除了喝伏特加也喝格瓦斯,大部分人都没喝过,味道一言难尽

馒头|俄罗斯除了喝伏特加也喝格瓦斯,大部分人都没喝过,味道一言难尽

文章图片

馒头|俄罗斯除了喝伏特加也喝格瓦斯,大部分人都没喝过,味道一言难尽

文章图片


身处快消品红海 , 饮料行业的竞争程度仅次于互联网 。 各大饮料商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找出各种噱头 , 为的就是能在你的味蕾上占据一席之地 。 不过 , 与大多数饮料都在往好的方向努力 , 试图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口味不同 , 有一些饮料在口味上另辟蹊径 , 竟也收获了不少死忠粉 , 像是崂山白花蛇草水、黑松沙士、红色尖叫 , 还有我们今天要聊的格瓦斯 , 这些饮料不知道有没有勇士都尝试过 。 说到格瓦斯 , 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是通过娃哈哈 , 但实际上早在19世纪时 , 格瓦斯就已经传入我国了 。 那么作为一款历史如此悠久的饮料 , 格瓦斯为什么一直没有火呢?
格瓦斯 , 俄语叫class , 发酵的意思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多国家的 , 还有低度酒精的传统饮料 。 因为主要是用面包干天然发酵而成 , 格瓦斯也被称作液体面包 , 伏特加一样 , 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占据很高的地位 , 是战斗民族的灵魂 。 格瓦斯的发明也挺有些传奇色彩 , 据说几个世纪前 , 在俄国有个小饭店 , 店主将食客掉在桌子上的面包渣收集起来 , 装在瓶子里发酵 , 几天后 , 瓶子里的面包渣变成了一种具有浓郁酵香的汁液 , 尝起来还十分美味 , 由此逐渐盛行起来 。 在整个15到16世纪 , 格瓦斯一度成为从沙皇到农民不分贵贱人家想用的大众饮品 。 甚至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 说俄罗斯贵族们在法国开会的时候 , 因为巴黎没有格瓦斯 , 让他们很不习惯 , 于是一怒之下打道回府了 , 只能说不愧是战斗民族 。

格瓦斯传入中国可追溯到19世纪末 , 俄国的一些没落贵族将其带到我国新疆和哈尔滨地区 。 新疆人民对格瓦斯进行了汉化 , 现在叫卡瓦斯 , 采用小麦发酵酿制 , 如今已是当地的特色饮料 。 在哈尔滨地区 , 格瓦斯也和红肠、大列巴一样 , 成为东北地区的代表美食之一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秋林格瓦斯 。 秋林格瓦斯是由俄国商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的名字来命名的 。 1900年 , 这位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建立了跨国企业秋林集团 , 并将格瓦斯、吉格瓦斯酿造工艺带到了哈尔滨 。 哈尔滨的同学们肯定对秋林集团非常熟悉 , 这是一家在哈尔滨地区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 , 也是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 , 以格瓦斯、红肠、大列巴、红酒等产品闻名遐迩 , 只是近年来却频频陷入至暗时刻 , 辉煌不如当年 。
秋林格瓦斯 , 虽然他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晚 ,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东北地区流行 , 国内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并不太了解格瓦斯究竟是什么 , 秋林格瓦斯也没有真正打响知名度 。 究其原因 , 可能有以下两点 , 一、生产格瓦斯需要天然发酵 , 但当时的生产工艺不太先进 , 大批量生产可能会影响口感 , 二、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地域接近 , 能适应俄罗斯风味 , 可若要真正走出去 , 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可能很难尽快接受 , 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建立认知 。 再加上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 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国产汽水的生存空间 , 不少老牌汽水都只能选择盘踞于本部区域内 。 种种因素影响下 , 格瓦斯只能偏安一隅 , 受众就只有本地人或是去当地旅游的人群 。 直到娃哈哈切入格瓦斯市场 , 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众饮品才开始走向大众 , 一场类似正宗凉茶之争的明争暗斗也逐渐拉开帷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