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家乡的味道,老四川人的味觉记忆,川地传统名小吃( 三 )


色泽晶亮 , 稠密剔透的糖浆是制作汤麻饼的重要原料之一 。 适量的糖浆被缓缓倾泻到容器中 。 接着 , 加入适量的黄菜籽油 , 慢慢渗透进糖浆中 。 当糖浆呈奶黄色时最为粘稠 , 最终做出的麻饼口感也最为香甜 。
将搅拌好的糖浆倒入面粉中 , 以菜籽油和面是制酥的关键 , 反复揉至松软最终完全成团 。 至此 , 汤麻饼的面料已经准备完毕 。
汤麻饼馅料制作的关键一步 , 被称为“变天” 。 先加入适量的白砂糖 , 倒入油充分搅拌至金黄 , 再加入黑芝麻粉和熟面粉 。 最后 , 以少许盐和磨碎的花椒粉点点缀其间 。
汤麻饼的制坯阶段需厨师们分工合作 , 反复两次的按压、擀皮 , 便于之后加热时的酥皮分层 , 再将擀好的面皮包馅 , 捏成最合人心意的手心大小的圆球 , 收口、按压成形 , 色泽均匀 , 大小一致的汤麻饼被装入满是芝麻的筐篓中 , 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摇晃几次 , 皮面均匀地粘上饱满的芝麻 , 然后反方向甩回 。
简单的操作却是对力道和技巧的十足考验 。 烤炉中的汤麻饼渐渐膨胀 , 一面烤好后 , 趁余温用木签快速翻转 , 当两面都烘烤均匀 , 整个汤麻饼变得蓬松酥脆 , 香气四溢 。
不论是咸是甜、玫瑰还是五仁 , “汤麻饼”三个字代表的家乡味道已经深入了无数人的内心 。
油花
街子古镇隔壁另一处古镇 , 清净优雅 。 曾作为商品交易的重镇繁华一时 。 这就是元通古镇 。 古镇里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中 , 最著名的一味就是油花 。 油花传承于清末民初 , 由民间花卷制作工艺几经改进而成 。
制作油花需要适量面粉 , 冷水和面 , 反复揉搓 。 表面光滑揉好的面要放置12小时才能充分发酵 。
发酵好的面团上刷油 , 将面团完全覆盖 , 金黄的油裹着乳白的面团 , 呈现出诱人的质感 。 揉好后的面团需要充分挤压 , 再抹上一层香油便可以开始添加调味料了 。
将整个饼面用花椒和盐均匀铺满 , 自边缘卷起 , 扯动面条 , 盘成一道道细条 。 于手指间将剂子缠绕成团 , 齐整地排列 , 于手掌中压扁 , 最后放置在蒸笼上 。
经过15到20分钟的蒸制 , 油花已经初步成形 , 但真正完成还需至关重要的一步 。 将蒸熟的两个油花合二为一拍打几次 , 最终完整成形 。
元通古镇的油花醇香扑鼻 , 咸麻适度 , 油而不腻 , 用筷子夹起 , 轻轻抖搂 , 即成千丝万缕 , 极具弹性 , 余味悠长 , 成为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古镇记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