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二 )


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文章插图
《3》为何有人认为茶闷泡才出味道?——遇茶不淑“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遇人不淑的悲剧,放在饮茶这件小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被情所伤的女子,轻易便将天下男子都归类到了负心汉的行列,而一直饮用的是劣质茶的茶友,自然也将天下的茶都归类到需要闷泡的泡茶方式中。如今买茶,不外乎网购和实体购买。而互联网时代,割裂了买家和卖家,一桩买卖在层层遮掩和修饰下,隔网看茶,总是朦朦胧胧,辨认茶的品质也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当网购的评论区,成为刷单的重灾区,花团锦簇的假象往往让茶友辨认不清,反倒被众口一词的夸赞冲昏了头脑,也顾不得十几块钱一斤好茶是多么荒谬的价格,晕乎乎便下了单,理所当然上了当。
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文章插图
而实体店买茶,更是一次在你来我往的地道战。老板的话语,将茶叶的缺陷修饰成“特点”,将茶香的不足用谎言补齐,将茶汤滋味的欠缺,用闷泡遮掩,心志不坚定的人,便会败在老板的三寸不烂之舌下,将劣茶捧回了家。什么价位,便是什么样的品质。这话糙,理却不糙,捡漏的美事,为什么会偏偏总是会轮到你,这些“捡漏”而来的茶叶,为什么总是需要闷泡才有滋味?茶叶的生长、采摘、工艺,都需要人工的加持,这些都是茶叶的价值之一,说着“茶叶只是树叶”,强行给茶叶定下廉价的基调,怎么少有人自个去路边摘叶子泡水呢?只怕是劣茶守株待兔,自己往树桩上撞,撞进了被骗的茶友怀中,闷泡,反倒成了泡茶“常识”,真真无奈。
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文章插图
《4》真正的高山茶是什么香气滋味和口感?香清甘活,人们常常用这四个字形容好茶,一杯好茶的茶汤,无论是红茶绿茶或是白茶,都应该对的上这简单却又不简单的四个字。高山白茶,将这四个字的夸赞揽到身上,当之无愧。取出一饼2015年的秋寿眉,焚水泡茶,感受真正的高山白茶应有的韵味。时间陈化,将茶叶原本鲜亮的色泽变的暗淡,粽绿秋色,白毫点缀在这一饼深绿浅棕当中,毛茸茸,惹眼得很,让人心生欢喜。嗅闻干茶,干爽的药香和浅淡的花香丝丝缕缕,干燥的香气仿佛午后的阳光,烤干了草木的水分,剩余的只是纯粹的陈香。沸水注入,干渴已久的茶叶们细细碎碎,炸出轻微的声响,只有极其干燥的茶叶,才能发出这些躁动的声音,干茶香遇水,从此它便有了新的香气。
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文章插图
碗盖之上,是药香浓郁。沉郁的药香霸道地占据了香气的主调,沁人心脾,枣香和药香悄无声息地交锋对峙,后来居上的干果香气带着细微的甜,抚平燥热。晃动浅鹅黄的茶汤,光线下和杯壁相互映照出通透浅光圈,茶汤透亮,饱满如胶的茶汤仿佛笼上一层透明的幕布,其上是密密的白毫,内质丰厚,竟让茶汤有了水波不兴的感受,调皮的小气泡久久不散。啜饮茶汤,枣香分明,融入茶汤是一种带着暖气的香意,汤带滑稠,饱满的汤水从舌尖滑到喉间,会有淡淡的薄荷感残留,呵气带凉,沁爽而新奇的体验。茶过三四轮,稠度不断增加,到第四轮,竟如同果冻一般,这一杯高山白茶,陈化数年,陈药枣香都在杯中迸发,得以观它的碧空澄澈,饮它的稠滑绵软,贪它的饱满丰沛。
茶友|散茶要闷,饼茶也要闷,莫让闷泡成为劣质白茶的通行证!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