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虚胖”的海底捞,“变脸”的呷哺呷哺( 四 )


低门槛、易复制、高标准化的火锅行业 , 从不缺后来者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目前全国共有42.2万家火锅相关企业 , 近一年新成立8.4万家 , 其中在业存续的有7.7万家 。
资本和明星也对火锅趋之若鹜 。 从陈赫的贤和庄 , 到郑恺的火凤祥 , 再到胡海泉的灥喜锅 , 明星纷纷下场搞起了火锅“副业” 。 而拥有800余家加盟店的贤合庄 , 靠加盟费、保证金等就进账超6亿元 。
然而餐饮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 此前有观点称每6分钟就有一家餐厅倒闭 , 这并非危言耸听 。 “海底捞沉入海底”和“呷哺呷哺中年危机”这类说法 , 也道出了餐饮业所遵循的残酷法则 。
火锅业务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先看决定火锅店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门店数和客单价都在增长 , 翻牌率逐年走低 。 有业内人士向《财经》新媒体预测 , 按照目前的开店速度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在未来几年内就可能到达天花板 。
显然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也看到了这点 。 它们正寻找新业态 , 拓展业务范围 。 目前海底捞收购了优鼎优、上海基瓦、汉舍业务等 , 近年来孵化的子品牌不下十个 。 呷哺呷哺推出湊湊后 , 还推出茶饮品牌茶米茶以及新火锅品牌“in xiabuxiabu” 。 这些新业务发展如何 , 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
不管是把交流会变成一场“脱口秀”的张勇 , 还是重新出山当“救火队长”的贺光启 , 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扩张的红利逐步消失 。 一个看得到的瓶颈 , 就在不远处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小雨、廖明、彭冉为化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