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湖南的味道,土家的美食,大山的馈赠( 二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土家族采耳人这个职业几近消失 。 冒着生命危险采来的岩耳 , 如今已经成为湘菜高端菜品的代表 。
新一代土家族人以烹饪手法的精细考究 , 对这来之不易的食材表达出一种极致的敬意 。 不同于传统炖鸡的做法 , 改良后的这道菜采用的方法是蒸 。
首先要将土鸡的嘴尖、趾尖等骨头末端一一去掉 , 以便于鸡肉的鲜香最大限度融入汤中 。 蒸制讲究用整鸡而不能将鸡肉切碎 , 但为了使整鸡的浓香更易入汤味 , 就要用刀背将其轻轻拍松软 , 辅以葱结 , 生姜以及猪肘一同上锅慢炖 。 使土鸡的原汁原味慢慢溢出 , 将精华汇入一锅汤底 , 再将香菇、墨鱼作为辅料切丝 , 放入鸡身之中 。
这些天然食材味道极鲜 , 在蒸的作用下裹挟着浓郁醇香的鸡汤 , 与食材的本味一起渗入鸡肉之中 , 无需过多的香料调味 , 真谛全在于浑然天成 。 然而这一系列的精雕细琢都是为了岩耳而准备的 。 快速焯水后的岩耳被铺在汤盆之上再次蒸制 。
刚刚多种极致的美味将一起渗入岩耳之中 , 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饱满的口感 , 营养不会流失 , 使多种食材的精华得以融合 。
葛根蛋饼煎小排
随着山中的气候转凉 , 土家族山民迎来了一年一度挖野葛的季节 。 家家户户都筹划挖一些野生葛根为家里来年做储备 。 葛根生长的地方位于陡峭山坡 , 车辆都无法到达 , 只能依靠步行 。
挖野葛也是当地土家族山民的看家本领 。 这个时期的野葛进入到休眠期 , 葛粉的含量会到达顶峰 , 正是挖掘的最佳时节 。
和人工种植的葛根不同 , 野生葛根更为罕见 , 营养价值更高 。 但要想获取 , 不仅要熟识大山 , 经验丰富 ,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 。
葛根的出粉率极低 。 往往100斤的葛根才能提炼出时间10斤左右的葛粉 。 越大的葛根在土中埋得越深 , 常常要挖一两米 , 才能将葛根整个挖出 。 但是由于被土掩埋 , 很难判断出其根块的走向 。
挖葛根时表皮一旦损伤 , 极易腐烂 。 同时本来就不多的葛粉很容易流失殆尽 , 这个过程需要采挖的人胆大心细 , 慎之又慎 。
土家族人食用葛根的历史由来已久 , 手工将葛根中的葛粉提取出来 , 是更易保存的做法 。 葛粉的制作经验也在这里流传了上百年 。
将采来的葛根放置在石臼中 , 使用木锤捣碎 。 葛根碎裂迸发出大量的白色粉末 , 这些就是葛粉 。
接下来将合着粉末的葛根碎渣一同倒入水缸 , 用清水反复淘洗揉搓 , 让这些碎渣充分与水结合 , 直到整缸清水在葛根的作用下变得灰白黏稠 。
随后用细孔的纱布或滤网将整缸水过滤一遍 , 去掉比较大的碎渣 。
水虽然可以融合葛粉 , 将它与杂质分离 , 但又如何才能将已经融合的葛粉和水分开呢?这还要靠一个土家人祖传的土办法 。
将山中特有的蕨类植物贯众的根茎砸碎后过滤 , 将其混入有葛粉的水中搅拌均匀 , 静置在阴凉处 。 在贯众的作用下 , 水与葛粉发生了分离 。 纯白色的葛根粉则完全沉淀在缸底 。 就这样100斤左右的葛根也就能提炼出不到10斤的葛粉 。
葛根准备好了 , 山里农家的菜也要准备开始做了 。 先将排骨辅以青花椒等佐料炖煮入味 。
取来晒干的葛粉 , 用水化开调成糊状 , 将土鸡蛋打入葛粉水中 , 以葛粉充当面粉 , 只不过野生葛粉要比面粉更筋道 。 油热后把葛粉混同着鸡蛋的浆液一同下锅摊成蛋饼 。 随后将金黄色的蛋饼再切成菱形的小块 , 入锅煎至香脆 。
将辣椒段、青花椒等一同下锅爆香 , 混合着鲜脆的蛋饼和小排猛火爆炒 。 肉、蛋的香气和葛粉煎炸的爽脆口感飘香四溢 。 这道葛粉蛋饼煎小排呈现了土家族传统美食的滋味 。 有的味道只属于大山 。 对于在异乡打拼的游子来说 , 这味道是对家乡魂牵梦萦的眷恋 。
推荐阅读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带鱼|红烧带鱼
- 饺子|朋友说你家的早餐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我只能说,每家的饮食不同
- 疫情|新闻8点见丨德善厨房:让大家吃上热乎饭菜,感觉到西安的温暖
- 彩椒|你炒的鸡胸肉又干又柴?方法不对!跟我学一招,香润滑嫩吃不够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杏仁|软心拉丝的牛扎酥双重口感,嘎嘣脆倍儿香,好吃到停不下来!
- 咖啡店|咖啡店分三种:星巴克们、瑞幸们和即将死亡的小咖啡店
- 辣椒|同样是吃货,为何福建胖子少?看完福建人的一日三餐你就明白了
- 香肠|冬季窝料之王是什么? 对比之下才知道, 没什么是一把酒米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