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豆的记忆|陈华卿专栏 | 坛子


酱豆的记忆|陈华卿专栏 | 坛子
文章插图
文|陈华卿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在我的老家,酱豆是寻常之物。估计在全国各地,酱豆应该普遍存在。地域不同,酱豆的口味也不尽相同。鲁西南地区的酱豆遵循古法,风味纯正,酱香浓郁,咸香可口,可谓老少皆宜,因而也就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
酱豆的制作其实不算麻烦,但挺费时间。先将上好的大豆一颗颗挑选,保证颗颗饱满,金黄圆润者最佳。挑好的大豆浸泡洗净,大火煮熟。不能煮得太烂,用手指捏得动就行。捞出后晾上半日,趁着湿热,用梧桐叶或荷叶包裹住——也有裹上面的,再用棉被或家里穿不着的棉袄包裹严实,放在麦糠堆里埋好。在气温近三十八度的炎炎夏日,让豆慢慢地发酵,这叫做“烧豆”。二十多天的高温发酵,豆完成了华丽变身,原本的金黄色变成了酱紫色。豆也黏黏粘在一起,取出来,不断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氨水味”。母亲不怕这股味,也不戴口罩,直接用手均匀地摊在簸箕里、面桶盖上面,摊得薄薄的一层,然后在太阳底下暴晒。仅仅四五天的功夫,酱豆就被晒得焦干,用手一划拉,发出透透的“哗哗”声。收起,装好。这样的豆可放上两三年也不会坏,不生绿毛,不招虫咬,很好的。
母亲擅长腌制咸菜。先将切成大片的萝卜,或是茛瓜、冬瓜洗净沥干,放在一个大盆中撒些盐,淋些白酒,抄拌均匀,半天的时间,就会“煞”出很多水。这些水不要倒掉,放在一个盆中备用。再往菜盆中倒入干酱豆,并放入花椒,八角、白芷、生姜等佐料再撒些白酒,用手抄均匀。家里常用来腌咸菜的大坛子洗刷干净,擦干,底部撒些盐,将拌好的酱豆装入坛子,再将备用的腌菜水倒入,密封坛口,放在阴凉处,交给时间就可以了。两个月的时间,酱豆会再次发酵,把茛瓜、萝卜烧的通红,犹如玛瑙一般,甚是可爱。就这样,一坛美味就做好了。
腌好的酱豆盛出来就可以吃,切点葱花,淋点香油,会更好吃。至于用辣椒油炒酱豆,那滋味,唇齿留香,终身难忘,绝了!
小时候,常吃这种酱豆,也爱吃,每次都能多吃俩黑窝窝。如今,进了城,住上了高楼,经常吃酒店的佳肴,可味蕾深处,却始终忘不了酱豆这个舌尖上的美味。那是一种就着清贫,伴着亲情,和着希望的珍馐。可这酱豆现在却吃不上了:家里没有麦糠,没有菜坛子,也没有“烧豆”的空间,母亲年纪也大了。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下水作文的时候,讲到了家乡的酱豆,提及了我是很怀念那种滋味的,并希望有机会再吃上那种记忆美味。同学们都被我讲得入了迷,还有位同学当堂问我:“老师,酱豆真的有那么好吃吗?”我笑着回答:“你们没经历过那段岁月,是体会不到那种美味的。”周末返校的时候,我竟然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放了整整齐齐六玻璃瓶酱豆,是真的酱豆啊!从颜色上看,不是一家的。瓶下压了几张纸条,有张留言,没有姓名:“老师,这些都是自家手工做的,如您说的,挺好吃。送您一瓶,帮您回忆一下从前的味道吧”,“老师,吃吧,家里还有很多呢”,“我奶奶说,现在爱吃这个的人不多了”。
【 酱豆的记忆|陈华卿专栏 | 坛子】我看着那一瓶瓶酱豆,还有那些可爱的文字,心中一阵暖流……
酱豆的记忆|陈华卿专栏 | 坛子
文章插图
酱豆的记忆|陈华卿专栏 | 坛子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陈华卿,男,郓城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山东郓城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喜爱写作、音乐、书法。人生信仰:只要活着,就要欢乐,不忘初心,做生活的有心人。笔耕纸田三十余年,用心书写生活,记录内心情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