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

曾经,在星巴克喝咖啡代表着小资、文艺;如今,在星巴克喝咖啡要当心呕吐、拉肚子。
这家号称“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标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2年来,一直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的咖啡店,因为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几天来被多次送上热搜。
【 安全|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昨夜,股价下跌的星巴克终于道歉了。

安全|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
文章插图
(星巴克道歉 截图自星巴克官方微博)
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一杯至少要小30元的咖啡,怎么能如此明目张胆地收消费者“智商税”“人设税”?
龚先生觉得,它是被国内消费者捧得太高了。
很多时候,光临星巴克的人喝的不是咖啡,而是“高端时尚有格调”的品牌人设,甚至在非正式场合,一个城市“有没有开星巴克”“开了几家星巴克”可以成为考量当地发展水平的指标。
我们是在为“高大上”埋单星巴克,从没想过,它会用擦垃圾桶的抹布擦那高档咖啡机,会把过期的食材拿出来招待我们的虚荣心。
就在前不久,另外一个“贵牌”加拿大鹅,也被撕下了遮羞布,不但不是标榜的最保暖,做工也不怎么样,还不给中国消费者退换。
这些品牌的卖点到底是啥?莫非就是个贵?贵了,就有了氛围感、仪式感?
说到底,是消费者花钱买了个富贵的迷梦。
而相关行业的“金标准”到底是质量的标准,还是营销的手段呢?
仅以饮品行业为例,近年来国内外品牌不断抢占中国市场,各有各的定位,咖啡、奶茶、中式茶饮,可以在门店数量上抗衡星巴克的品牌有之,能吸引年轻人的单品有之,比星巴克更贵、环境更好的也有之。
但是,诸多商家忘了一点:食品行业的立身之本是安全。

安全|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
文章插图
(关注食品安全 图源 堆图网 作者 yeyeoa)
近年来,下到9块9、上到近百元,出问题的饮品屡见不鲜。知名品牌被曝光的卫生问题、食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消费者更是司空见惯,“我都喝奶茶了还在乎健康”的自嘲之语透出诸多无奈。在充满食品安大坑的饮品之路上,谁能保证哪杯不让自己拉肚子呢?
令人不解的是,被爆出问题的品牌总是屹立不倒,每个事件的影响力不过三五天。然后,就又有人排队购买了——消费者是不是记性不太好?
于是,某些商家学会了一招,即不必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而必须在公关上耍滑头——一旦出了事,能甩锅的就甩锅,实在不行就道歉,再给消费者画个整改的饼,关一两个门店做做姿态。似乎没人提到如何补偿和赔付受害的消费者。
罚得不狠,后果也不严重,加上消费者格外“宽容”,自然,诸多出了事的品牌商一次次“在公关成功”后,偷偷松了口气。
在这些品牌商眼里,“过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过气”。
与其在食品安全、质量上下功夫,不如在做网红、讲故事、塑造人设上,牟足劲儿。因为,他们似乎看穿了一个真相——好喝不如好拍,质量不如流量。

安全|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
文章插图
(用脚投票 图源 51贴图网)
那么,是谁让他们有了侥幸的底气?有了屡屡跨过食品安全红线的胆量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