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辩论赛材料 中医辩论


中医辩论(中医西医辩论赛材料)原创知识分子2016-12-17 06:00:52
?传统中药材 。来源:pixabay.com
编者按:
不同人或对中医(传统医学)、西医(现代医学)存在迥然不同的态度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在大量使用中药治疗现代医学手段所确诊的疾病,试简称“西病中治” 。那么这种治疗方式有科学根据吗?对普通患者来说,疗效好吗?安全吗?
对于这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空间物理学家涂传诒院士尝试进行了跨界思考 。他认为:“西病中治”没有医理和药理的根据,也没有长期经验,疗效不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主治“西医病”的众多中成药的疗效亟需科学检验 。
但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西病中治”是人们对中医(传统医学)、西医(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与某些误解 。
现将两位科学家的看法同期发表,旨在推动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理性探讨中医药现代化问题 。本文不代表《知识分子》立场 。
“西病中治”:药理不清,疗效不明
撰文 | 涂传诒(中国空间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责编 | 程莉
● ● ●
近年来,“西病中治”几乎是所有在中医医院就诊的病人都要接受的诊疗方法 。中医院门诊多依靠西医方法检查, 采用西医的病理分析,用西医的病名确定疾病名称(可简称为“西病”),而后用中药治疗,简称为“西病中治”,或中药与西药混合搭配治疗 。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该标准引入了西医病名诊断、西医检查方法,及中西医病名的对照 。这一行业标准实际上规范了中医医院的临床医疗实践 。西医医院也常常在处方中加入中成药,可简称为“西病中西合治” 。
“西病中治”打破了以往的医疗体系
中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和辩证诊断出的疾病可称为“中医病”,西医通过生化化验和物理效应数据(例如验血和X光照相,CT 等)和病理学确诊出的疾病可称为“西医病” 。长久以来,中医用中药治疗中医病,西医用西药治疗西医病,各有一套做法,互不相通,互不干扰 。可是,近年来通行的“西病中治”的做法打破了以往的医疗体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下面用北京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处方(下图)说明“西病中治”的实际操作情况 。
?处方笺1
?处方笺2
在处方的临床诊断栏目下我们看到有如下的疾病名称:“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反流性食管炎”是细分的西医病名,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反酸”是自述症状;最后“腹胀满病”,是中医病名 。处方1 的R:栏目中列出的药品是“旋覆花”等14味中草药 。处方2的临床诊断栏目下的病名与第一张相同,但是在R:栏目中写的药品名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这是主治反流性食管炎的西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