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的出现 , 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 在日本的室町时代(1394-1573年) , 因喝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嗜好 , 泡茶的工具十分发达 , 市面上便出现了专门用来泡茶的铁釜 。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确立了日本茶道 , 那时就出现了专门制作铁釜的“釜师” , 而铁釜就是铁壶的前身 。
铁壶虽小 , 但讲究颇多 , 仅一把铁壶的鉴赏 , 就要从造型、落款、文字、图案、壶嘴、壶口、壶把、壶盖、壶钮、钮座、环付、镶嵌、羽、脐(浇铸口)以及尾垂这十五个方面去研究 , 真可谓壶小乾坤大 , 难怪铸铁壶成了引人入胜的玩家新宠 。
日本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应该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人左卫门” , 当时他将铁釜的体积缩小并将其使用在茶道上 , 将把手与壶嘴加在铁釜上 , 也因为这样的改良 , 让他成为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 。
【京都铁壶介绍:关于京都铁壶你可以知道的那些事】堂号与名釜师
要了解日本铁壶 , 就离不开日本老铁壶的“堂号”和堂口里的釜师 , 特别是名釜师 。 所谓“堂号” , 相当于今天的作坊或是公司 , “堂号”可以泛指为铁壶的品牌 , 象征生产厂家 , 堂号可以恒久 , 但是名釜师缺不能永生 。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 , 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 。 堂主相当于掌门人 。 名釜师类似我们中国的紫砂壶的制作名家 , 以他们精湛的手艺 , 为个个堂号留下不朽之作 。
京都铁壶四大名堂
在铁壶爱好者的心目中 , 京都铁壶四大堂号:龙文堂、龟文堂、金寿堂与藏六堂的铁瓶无疑是值得追求的高品级艺术品 。 龙文堂的安之介、龟文堂的波多野正平、金寿堂的雨宫宗兵卫与藏六堂的秦藏六也是声震铁瓶界一时的风云人物 。 明治时期 , 是日本铁瓶的辉煌时期 , 名家辈出 , 但多在四堂之列 。
龙文堂是京都铁壶第一堂号 , 原本是铸铜世家 , 其初代四方龙文为丹波龟山藩士 , 精于制铜手艺 。 其于明合元年(1764年)在京都发明用蜡型铸造的方式来制作铁壶 。 6代目安之介当家时是龙文堂最鼎盛的时期 。 波多野正平是安之介的底子 , 后来另辟龟文堂 , 而秦藏六则是波多野正平的亲弟弟 , 也曾师事安之介 , 后来独创藏六堂 。
而龟文堂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问人的雅兴 , 寄寓山水的情怀充斥其间 。 “观山则情动于山 , 观海则情动于海 。 ”铁瓶上山水画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能以清新、高雅、悠然的画面浮于器物之上 , 直接地进入人们的眼球 , 以深刻的意味使人产生共鸣 。 兼收并览养内蕴 , 意象应时景色新 。 相比于龙文堂 , 这更是波多野正平在精神世界的升华 。 龙文堂与金寿堂应该归于素壶一类 , 虽然也时有图案文字之类的式样 , 但从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尚简的 。
铁壶的特性
铁壶的铁含碳量较高 , 具有坚硬、耐磨、铸造性好、导热性优良的特质 。 更不可比拟的是 , 它壶壁厚实 , 因此保温效果明显 。 特别是在云南高原等地 , 以昆明为例 , 水的沸点仅在93度左右 , 使用铁壶后水温可提高至96——97度左右 , 对冲泡大叶种的普洱茶调出茶韵 , 更显优势 。 铸铁壶煮水后 , 能去除水中的氯 , 释放出有利健康的二价铁为人体所吸收 , 因此可以预防贫血 , 又能软化水质 , 因此铸铁壶煮出来的水不仅带有微甜 , 更比普通水显得柔滑 , 泡出来的茶也就别有风味 , 能给茶汤起到加分作用 。 铁壶装上水后 , 重量翻倍 , 对茶艺师的臂力来说 , 是一个考验 。
推荐阅读
- 传承于唐宋文化:悄然改变的茶人煮水器老铁壶
- 名茶六安瓜片的品鉴介绍
- 六安瓜片的生长环境、采摘以及特征介绍
- 日本老铁壶的历史价值:为何说老铁壶承载了历史?
- 日本铁壶的没落与复兴:日本铁壶的兴衰史
- 一把老铁壶的追源溯流:铁壶的发展与茶道文化
- 日本铁壶是唐宋文化的铁器在东瀛土地上的转化
- 日本银壶介绍:带你了解日本银壶的前世今生
- 日本铁壶常识的介绍:日本铁壶知识要点概述
- 茶道铁壶的由来与发展:日本茶道铁壶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