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极品瓷器:柴窑

近段时间 , 闹得沸沸扬扬的报道:一件在日本展出的中国古瓷器“青百合花瓶”被日本学者认为是柴窑 。 但各方学者众说纷纭 , 因为柴窑几百年没有出现过 。 如此珍贵的瓷器 , 到底是什么样呢?有哪些特色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
一、柴窑的来历
窑址迄今未发现 。 柴窑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 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套》、《清秘藏》、《事物绸珠》、《五杂姐》、《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 。
但众说纷纭 。 基本有两种见解 , 一为周世宗姓柴 , 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 。 对其形质 , 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 , 细腻有细纹 , 多是粗黄土足 , 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 , 闻其制云 , 青如天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磐” 。 但均属传闻 , 未见实物 。 清末民国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证诸柴窑 , 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 。
柴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 , 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 , 本是后周世宗帝柴荣的御窑 , 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 。 后因长期未见其窑址 , 以钧窑代替了其宋五大名窑的位置 。
二、 柴窑的颜色
【绝世极品瓷器:柴窑】有关柴窑的记述 , 尽管是在明代开始的 , 但有关文献并不少见 。 明代早期有《格古要论》、《宣德鼎彝谱》 , 明中期以后至清代主要有《玉芝堂谈荟》、《遵生八笺》、《清秘藏》、《事物绀珠》、《筠轩清BI录》、《五杂俎》、《博物要鉴》、《长物志》、《调燮类编》、《相祖笔记》、《七颂堂小录》、《陶说》、《文房肆考》、《景德镇陶录》等 。
上述文献 , 有的记述:“柴窑制精色异 , 为诸窑之冠” , 有的则说:“古窑器以柴、汝为重” , 有的则曰:“今之论瓷者 , 必曰柴汝官哥定” 。 可以说 , 自明代以来 , 凡论及古陶瓷的文献 , 大都对柴窑有记述 。 一种古陶器 , 有如此多的文献作为重品论及 , 尚属仅见 , 我们对此没有理由不引起极大的重视 。
有关柴窑的记述 , 最早而又最为详备的见于明早期曹昭的《格古要论》 。 需要说明的是《格古要论》有两种版本 , 两书记述略有不同 , 一是天顺本 , 一是四库全书本 , 今据前者 。 《格古要论》详细记述道:“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 , 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造 , 故谓之柴窑 。 天青色 , 滋润细腻 , 有细纹 , 多是粗黄土足 。 近世少见” 。 这里曹昭关于柴窑的产地、名称、由来以及主要特征的记述 , 是清楚且又详备的 。 稍后的《宣德鼎彝谱》列出古窑器二十九种 , 柴窑则列为诸窑之首 。 我们从上述文献可以清楚地看出:柴窑是一种青瓷 , 而且因其质量高 , 所以被排在汝、官、哥、钧、诸窑之首 。
成书于明中晚期的徐庆秋《玉芝堂谈荟》则说:“陶器柴窑最古 , 今人得其碎片 , 亦与金壁同价 。 盖色既鲜碧 , 而质复莹薄 , 可以装饰玩具 , 而成器者不复见矣” 。 徐庆秋还认为柴窑器类越窑秘色瓷 。 随后 , 因为实物不见了 , 出现了柴窑究竟是厚瓷还是薄瓷的异议 。 稍晚于徐庆秋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则云:“论窑器 , 必曰柴、汝、官、哥 , 然余未之见 , 且论制不一 。 有云‘青如天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磬’ 。 是薄瓷也?而曹明仲曰 , 柴窑足多粗黄土 , 何相悬也!”在这里 , 高濂直接提出质疑 , 并感叹这两种说法未免太悬殊了 。 此后 , 有关柴窑的说法愈加复杂 , 愈加令人非解 , 薄瓷也罢 , 厚瓷也罢 , 然而 , 关于柴窑是青瓷的记述却始终属定论无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