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

绿豆|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

文章图片

绿豆|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

文章图片

绿豆|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

文章图片



许章虎画
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
文∶王倩
我的婆婆姓陈 。 当别人喊她“陈班”时 , 她满脸是自豪和幸福;因为她曾经是原岳阳南正街冰棒厂绿豆冰棒车间的班长 。 喊她“陈班”的人 , 都是她曾经的同事 。
岳阳南正街冰棒厂当年是多么风光无限啊!当年南正街冰棒厂生产的绿豆冰棒在岳阳周边地区 , 包括武汉、南昌、沙市、长沙、益阳等 , 都是供不应求的 , 那时前来批发冰棒的络绎不绝 。
【绿豆|婆婆和她的“南正街绿豆稀”】街上很多背着泡沫箱零卖冰棒的流动小贩 , 凌晨便起来排着长队在厂门口等待批发冰棒 , 跟现在春运抢车票一样 。
在京广铁路的列车上 , 旅客只买岳阳南正街的绿豆冰棒 , 别的冰棒旅客不要 。
这些场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岳阳人都记忆犹新 。

(一)“破产”后的迷茫
南正街冰厂改革后职工都下岗了 , 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 , 好像只是放个长假一样 , 结果厂子一下就这么没有了 , 慢慢时间一长 , 大家为了生计只好各自寻找出路谋生 。
我公公原在饮食服务公司上班 。 因爱好养花弄草 , 1987年主动“下岗”——下海 , 在桥西蘑菇亭开了一家花鸟鱼店 , 叫“李三三花鸟店” 。 听说很多爱鸟人士只能通过口哨或播放音响去引鸟、逗鸟、溜鸟 。 而我公公可以站在山头打口哨引来满山画眉、相思雀 , 是不是很神乎?
我婆婆也下岗了 , 她去李三三花鸟店重新“上岗” 。 我公婆的花鸟店不仅吸引爱鸟人士 , 还吸引了我婆婆陈班的下岗同事们 。 陈班的工作是从巴陵面馆起步 , 到过岳州饭店、岳阳饭店 , 最后在南正街冰棒厂 , 工作二十余年退休 。 陈班的老同事们都喜欢来“李三三花鸟店”休闲交流 。 这里成了信息交换中心 。
老同事们大都是讨论自己老店、老冰棒厂的前途和自己生计问题 。 那个年代大家心里没有市场意识 , 没有及时捕捉顾客的需求 , 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潮流意识 , 议论纷纷 , 却不知如何是好 。
老冰厂的骨干师傅被私人冰厂请去当厂长 , 一样的技术 , 一样的人才 , 但复制不出当年的味道 。 大家寻思 , 应该是设备的问题 , 也与制作方法、配方分不开 。 大家一边观望骨干师傅的前景 , 一边期待着冰厂能复工 。

(二)绿豆稀的推广
蘑菇亭花鸟店确实是个好平台 , 我婆婆守在蘑菇亭花鸟店 , 与多年老同事保持着热络的联系 。 大家同舟共济 , 毫无保留地互相交流技术 。 爱学习的陈班 , 记下了所有老师傅的绝活技术和要领 。
在漫长的等待后 , 不得不接受现实:再无南正街冰棒厂 , 再无南正街绿豆冰棒、香蕉冰棒、牛奶冰棒、娃娃头……这是几代人的伤感 , 更是当年这些冰厂工人的心痛 。 老同事们不得不选择了自营 , 拿出自己的拿手手艺 , 不管开店也好 , 摆摊也好 。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卖绿豆稀 , 这是大家最最怀念的 。
婆婆在绿豆冰棒车间生产线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直到退休的 , 豆绿稀也是她们熬制的 , 这技术在厂里有几位师傅都知道 , 大家也亳无保留地将技术要点告诉自谋出路的同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