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预制菜有多火 , 亦无须我赘言 。
所以今天咱们抛开“预制菜有没有未来”的行业分析不谈 , 聊一个直抵灵魂的话题 , 那就是“预制菜有没有灵魂” 。
我的答案是:现在没有 , 但未来终究会有 。
刻意拔高的“灵魂”
你知道 ,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 , 方便加热 , 味道及格 , 价格尚可的预制菜 , 或许并未冒犯太多人的味蕾 , 却无意中冒犯了许多人的“直觉” , 理由很简单 , 在他们看来 , “预制菜是没有灵魂的” 。
对此你无法辩驳 , 灵魂嘛 , 看不见摸不着 , 虚无缥缈 , 不可名状 , 就像神经科学家无法确切解释何为一个人的“灵魂”一样 , 即便是很多厨师也无法确切解释何为一道菜的“灵魂” 。
依我理解 , 说预制菜没有“灵魂” , 大抵是指它缺少现炒现做产生的所谓“锅气” , 又或者因为它浑身散发出的浓郁的工业气息 , 缺少了所谓的“人间烟火气”——预制菜的抵制者最爱拿汪曾祺的一句话说事 ,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
总之在不少人看来 , 即便是最顶尖的预制菜 , 也因为其“可复制性”这项工业罪状 , 而只能算是“工艺品” , 永远不能算是“艺术品” 。
好吧 , 用雕爷的话说 , 可能我的“味蕾没有打开” , 我总觉得 , 用“没有灵魂”去苛责仅仅追求“60分万岁”的预制菜 , 恰如苛责苍蝇馆子做不出米其林一样 , 怎么说都有些荒诞 。
恕我直言 , 倘若你深谙人类饮食技术的演变史 , 就会知道 , 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食物“灵魂” , 不是某种具体的“气息” , 而只是过去几十年累积的饮食“习惯”而已——相信我 , 目前被称为“没有灵魂”的预制菜 , 也会因为几十年后人类后辈饮食上的巨大惯性 , 再次被赋予和拔高到某种“灵魂”高度的意义 。
这不难理解 , 用科普作家卓克举的例子来说 , 倘若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穿越至今 , 注定会哀声长叹 , 再也没有蕴含着淡淡苦涩味道的 , 用铜鼎煮出的粥了 , 今天用铁锅煮出来的粥都是没有“灵魂”的……
但事实上 , 这只是饮食随技术改变了而已 。 今天尚属小众的预制菜 , 也会继续演化出不同的食物特点和饮食习惯 , 并成为2050年出生的人心中美食“灵魂”的承载对象 。
如果你还是不懂得这个道理 , 卓克还用音乐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听过现场的交响乐 , 或者哪怕只是跟着年会的乐队排练过几次 , 都会突然发现 , CD里的那些无损高清音乐其实也是没有灵魂的 , 必须现场演奏才能还原每个乐器 , 每个角度 , 每个轻重音上的细节 。 但时代变了 , 习惯也变了 , 甚至一部分音乐本身就已经超越了人工演奏的范畴 , 那些音乐必须伴随数字特效才能表达出来 , 于是久而久之 , 灵魂就注入到数字特效中 , 和人无关了 。 ”
时间即解药
总之归根结底 , 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朴素直觉”为转移 , 无论工业替代人力的脚步是如列车般呼啸而过 , 还是如潺水般涓涓而过 , 工业化 , 终将 , 席卷 , 人类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 。
在这个过程中 , 有人会失落 , 扼腕“灵魂已死”;有人会欢歌 , 高唱“未来已来” 。
你若问我站哪边 , 问我喜不喜欢预制菜 , 我的回答是:个人偏好一点也不重要 。
真正重要的是 , 恰如“物理学的发展是以老一代物理学家的集体死亡为代价” ,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为代价 。 说预制菜没有“灵魂” , 只是在它刚诞生时才会有的误解 , 短时间内看似无解 , 但长期来看 , 时间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药 。
推荐阅读
- 钦州|翻台超火锅3倍!这道西南名菜,可能诞生中国餐饮业未来的巨头
- 榨菜|杭州人的必备之品,百年沉浮的景阳观酱菜
- 鸡翅|建议家长:若不差钱,多给孩子吃这几道菜,高钙低脂营养足易吸收
- 豆角|特殊时期,遇见这菜多囤点,放一年不会坏,解馋开胃,别不懂吃
- 酸奶|吃在大连-藏在菜市场里面的烧烤小店,烧炭带炉子自己烤,找找小时候的感觉~
- 菜品|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 凉拌|东北“小吃部”的10道小菜儿,家家都有卖,10块钱一盘“抢着吃”
- 网友|菜谱告急?这份“隔离食用手册”火了
- 保鲜|都是?疫情中易于久囤保鲜的食材|随时做一锅麻辣鲜香的酸菜鱼
- 粉条|上海“6大名菜”有哪些?你吃过几种?网友:本帮菜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