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大大拓展了禅的精神空间 , 涵厚了禅的精神气质 , 绝非虚语 。 稍夸张点说 , 茶是作为一种“突破性”要素出现于禅门内的;没有这种突破性的要素 , 禅的精神的丰富性将多少打上一些折扣 。 当我们按往常思路说茶性可克服人性中狂、乱、燥的一面 , 我们连“赵州茶”的门关也未入 。 而当我们多少领略到“吃茶去”的偈语有中断日常思维习惯的殊胜之处时 , 我们才可谈得上对禅的不断创新的精神气质与思维有些初步的认识 。
让我们体会一下前辈茶人与学人为什么总喜“茶禅”二字连用 , “茶禅”难道不是一个有意味的禅的精神方式吗 。
好一个相对于禅的茶 , 它不仅拓新了禅的精神生活空间 , 还助推了禅的精神上的革命!
四
除了赵州茶公案以外 , 我曾在《茶哲睿智》一书中举过多例“吃茶去”的公案 , 如马祖门下、西堂智藏禅师弟子、虞州处微禅师的;青原下五世、德山宣鉴禅师弟子、雪峰义存禅师的;雪峰义存禅师弟子、青原下六世、化度师郁禅师的;雪峰义存门下 , 长庆慧棱禅师弟子、闽山令含禅师的;雪峰义存禅师第三代弟子青原下八世、福清行钦禅师的 , 等等 。 无不显示了“吃茶去”这一禅语的机锋所在 。 为利用新的思想资源我要拈出另一公案:
长庆有时云:“宁说阿罗汉有三毒 , 不说如来有二种语 。 不道如来无语 , 只是无二种语 。 ”保福云:“作么生是如来语?”庆云:“聋人争得闻 。 ”保福云:“情知尔向第二头道 。 ”庆云:“作么生是如来语?”保福云:“吃茶去” 。 (《碧岩录》第95则)
在这则批评落于钝机 , 着于名相 , 从而误认如来说法有两种语的公案中 , 话头的截断 , 正是保福那无风起浪、劈头而来的/吃茶去”一语 。 对此 , 雪窦曾作颂曰:“棱禅客 , 棱禅客 , 三月禹门遭点额 。 ”意谓长庆遭保福突如其来的“点额” 。
禅宗关涉“吃茶去”一类公案甚多 , 旨在截断众流 , 跳出窠窟 , 显发大机大用 , 是一种典型的“禅悟” 。 看来 , “吃茶去”作为截流之答 , 自有其殊胜之处 。 茶在此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 这是不言而喻的 , 它的殊胜之处就在将它作为一种创造性智慧的突破 。 只有在这种智慧的突破中 , 顿悟才可能出现 。 禅师们“桶底穿了”一类的话头 , 正是一种“开悟”的精神现象 , 它如同“茅塞顿开”一般 , 是对事物本性的一种直觉的察照 。 禅悟现象最终是要让智慧或般若作为透入我们本性的力量 , 从而让人直觉到“道”本身 。
然而落于钝机者往往粘着于名相而不自知 , 好吧 , 那就“吃茶去”吧!当然不是真的吃茶 , 而是让你去掉名相的束傅 , 暂时中断一下思维 , 以一种更高的智慧突破常规的逻辑推理知识范围 。 不熟悉禅宗“吃茶”机锋的人 , 见了诸多此类公案 , 难得理解 。 然而对禅宗来说 , 那才是真正的“截流之答” , 其单刀直入的方法是“直指本心 , 见性成佛” , 和那些不够雅驯的偈语或棒喝之类 , “吃茶去”似可成为禅宗的“大善知识” 。
在相对于禅的茶之范畴中 , “吃茶去”也许是“示道见性”的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 惜哉!现代茶人对其研究尚难以到位 , 此远非思想资源挖掘不深一端而已 , 尤重要者似在难以和禅门大师持齐平眼光、有同等境界 。 试问 , 今人有何更高明的意味深长之“示道见性”方法?物欲横流而已!
谁能更吃赵州茶?
五
仅仅看到作为机锋之一的茶之于禅的功能与意义 , 是远远不够的 。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 , 茶已构成整体的生活禅的一个有机部分 , 它不仅充实了“生活禅”的本质 , 而且形成了“顺乎自然”的生活禅的/禅道自然”观 。
推荐阅读
- 神龙茶,老同志普洱茶
- 茶叶专家详细讲解如何选购茶叶,代用茶
- 成都感受茶,午子绿茶
- 印象中的大麦茶,正宗龙井
- 卫生间-茶馆的第二面,茶品牌加盟
- 《五环茶艺》欣赏,大益普洱茶官网
- 北京茶馆-天惠轩茶馆,菊花茶的作用和功效
- 苏州太湖犹如天然碧螺春茶馆,枸杞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 中国文人茶艺史,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
- 专家提示常喝苦丁茶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