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琪
春风徐徐 , 阳光明媚 。
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时 , 阿鉴决定今天把前两天收购的土茯苓处理好 , 以便晚上煮膏 。 土茯苓 , 一种藤状植物 , 喜生在山岭 , 叶子翠绿色 , 尖长 , 茎细小 , 根块却可以生长到几斤甚至十斤重 。 根块具有清热祛湿作用 , 对于土茯苓 , 塘口人民最初的食用方法是煲汤 , 在春夏季节 , 一碗土茯苓骨头汤能迅速解除春夏的湿热 。
勤劳的塘口人发现 , 土茯苓用来煮膏 , 美味至极 。 塘口山丘野岭众多 , 河流七横八纵 , 生长着大量药材 , 比如牛大力、巴戟天、五指毛桃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煲汤食材 。 而土茯苓 , 除了煲汤还可以煮膏 , 老少皆宜 。 土茯苓终年可以挖采 , 根块深藏泥土下面 , 必须锄头、撬杆同时使用才能把它挖出来 , 由于根块形状不一 , 一旦暴力拉扯容易弄断 , 要有足够的耐心 , 待整块根块全部离开泥土才能取出来 。 土茯苓必须经过冲洗、去皮、机器碾成渣状、揉捏、过滤 , 才能最终进入煮膏程序 , 尤其是过滤 , 次数一旦不足 , 土茯苓膏就会充满颗粒状残渣 , 影响卖相 。
作为土茯苓膏新传承人 , 阿鉴在制作过程中丝毫不敢偷工减料 。 新鲜挖采的土茯苓表皮红棕色 , 形状不一 , 弯曲的、直的 , 长短各异 , 沾满泥土 , 必须要用水枪冲洗几遍才能洗掉泥沙 , 再用小刀去除表皮 , 如此可以减少下一步渣粉揉捏、提纯工量 。 经过机器碾碎的土茯苓渣混有水分 , 大量的皮渣混杂一起 , 呈红棕色 。 揉捏渣粉最为复杂 , 耗时耗力 。 取五碗渣粉放进布袋 , 用一铁盆托住布袋 , 再倒三碗水进去布袋 , 慢慢揉捏挤压 , 让淀粉从布袋慢慢过滤出去 。
之所以慢 , 在于淀粉只有在一次次挤压揉捏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过滤出去 , 典型的慢功出佳作 。 揉捏过程中要持续加水进去布袋才能使淀粉活跃起来 , 不至于与渣黏在一起 , 再经过成百次的揉捏挤压 , 淀粉才算充分过滤出去 , 剩下一团纯粹的渣 。 这一工序极其考究人的耐力体力 , 阿鉴揉捏完一桶土茯苓水渣 , 足足用了三个小时 , 筋疲力尽 , 双手酸痛 , 甚至麻木 。
【泥土|童年忆 最乡愁】作为塘口典型的小吃 , 土茯苓膏依然是纯手工制作 , 繁琐复杂 , 塘口人之所以还如此痴迷一碗土茯苓膏 , 在于它的入口爽滑 , 回味无穷 , 实属消暑必备品 。 经过挤压过滤出来的淀粉此刻静静地在几个盆里沉淀着 , 严格来说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土茯苓淀粉 , 透过浑浊的水面依稀可以窥见盆底那一层白色的淀粉 。
在沉淀过程中 , 要间隔两个小时倒掉盆里的水再换上新水 , 跟揉捏挤压工序异曲同工 , 倒水同样讲究一个慢字 , 只有慢才不会惊动盆底的淀粉 , 对于辛劳劳作的成果 , 阿鉴可谓滴滴是宝 , 点滴不能浪费 。
经过两到三次的换水 , 盆里的淀粉明显可见 , 一层厚实的白色粉黏着盆 。 到了这个节点可以进入熬制膏的阶段了 。
熬制土茯苓膏最好是当天一气呵成 , 尽量不让淀粉过夜 , 这样能最大程度保持淀粉的新鲜 , 熬制出来的膏最能呈现最佳质量、色泽 。 最后一次倒掉盆里的水 , 再加上适量的清水不停搅拌黏在盆里的淀粉 , 使之完全溶解 , 下锅 , 文火慢煮 , 同样也需要不停搅拌不然会凝固 , 容易粘锅变焦煳 。 随着锅的温度不断上升 , 膏慢慢变稠 , 由原来的乳白色逐渐变成浆糊状 , 待完全沸腾必须抓紧装盆以免变焦煳 。
经过一夜的静置冷却 , 土茯苓膏熬制大功告成 。 由于膏汁在冷却过程不断下沉 , 表皮还残存少许没有完全溶解的颗粒状淀粉 , 看起来像一层皱纹 。 切开 , 切面光滑 , 弹性十足 , 浇上糖水 , 膏的香醇糖的香甜碰撞一起 , 极度诱人 , 食欲大开 , 进口就能感受到滑腻 , 香甜充盈口腔 。 的确 , 跟土茯苓汤相比 , 土茯苓膏更能把一块貌不惊人的土茯苓拓展到极致 , 甚至令人不敢相信能有如此华丽蜕变 。
推荐阅读
- 牛腩|已经“停产”的5种童年雪糕,吃过2种以上,说明你已经不再年轻了
- 记忆|炒烩肉VS辣糊糊 哪道美食是你心中的宁夏代表?
- 豆腐|童年记忆里的味道,豆角烧肉,真的很下饭
- 家常|童年记忆里的味道,豆角烧肉,真的很下饭
- 记忆|“原味湘西”第3期:这道勾起湘西人儿时记忆的菜,你吃过吗?
- 传承|【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湖州老街“糕”手:25载匠心传承记忆味道
- 东北菜|东北菜馆的菜量不是一般的大,满满的都是回忆
- |最深记忆里,父亲下酒的那口小菜
- 老板娘|树下的老面馆,温柔的老板娘,老成都的美食记忆!一碗面一种生活
- 面包|童年记忆的零食终于被我给找到了!